贫困公安局长领补助?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1:55 东方早报 |
最近,安徽省政法委为一名因妻子和母亲治病欠下巨额债务的县公安局长特批了2万元的困难补助金,这笔补助金是由省公安厅出面申请的。 清廉不是“特批”的前提 按照人们的常识,公安局长无疑是颇有“含金量”的一个职位,它原本不该与生活拮 据、负债累累直接挂钩。这件事为何就激起如此反响?可以列出的原因有很多条,但其中,人们忽视了一点,即清廉和恪守本分并不是导致公安局长生活困境的原因,而是每个人都不可预知的病痛之灾。 这件事带来的困局还在于,公安局长的负债可以换来特批补助,那么副局长呢?科长、队长呢?他们同样手中握有一定权力,并有将其异化成“物质优裕”的可能,当他们恪守本分却生活维艰时,谁又来用特批一解其燃眉之急? 无疑,“特批”不是好办法,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谨守的行事规范,变相成为享受特批的前提,这显然是处理方向上的错误。 清廉是每个国家工作人员的职业本分,而每个社会成员的病疾灾患问题,更应被国家的帮扶救助体系同等关注和关照。当他的母亲和妻子被病患长久纠缠时,社会的帮扶救助体系为何缺位?人们应该从现行医保体制的不尽完善、社会慈善救助体系的相对滞后上找原因、并寻求解决之路,而绝非舍此就彼地施以行政特批、“权力救济”。北京市陈阳公安局长不能生活困难? 同样是人,平民生活困难不是新闻,县公安局长生活困难就是新闻,这正常吗?这位局长也意识到其中的不正常。那么,社会舆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首先,看看媒体的态度。报道此事的报纸一开始就说:“在一般人看来,县公安局局长是个‘有权有势’的位子。当局长的竟会穷到需要困难补助,到底是真是假?”可见作为引导舆论的媒体也对此持怀疑态度。其次,看看一些官员的作为。在这位局长的这个位置上,有好几任局长都栽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做官的原本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行为,竟然成了清官引以为豪的资本。这能让老百姓不怀疑吗?最后,看看老百姓的“清官”情结。腐败官员“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以至于老百姓把个别行为等同于群体行为,把一些清廉的官员视为绿林大侠,这种趋势的直接后果是,官民对立情绪越来越重,误解越来越深。 这种误解无疑是很可怕的,它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进程必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东方今报社刘克军“清廉”有何“难言之隐” 面对来访记者,这位公安局长坚持不能公布其姓名,并认为“清廉是为官的本分,我不想成为别人关注的对象,这其中的苦衷,可能是你们无法理解的。” 在笔者看来,该局长的话是比较实在的。首先,受众未必相信报道的“清廉”。该报道在8月14日成了各大网站的热点新闻,绝大多数跟帖不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人们不相信一个有权有势有大量机会腐败的官员能“两袖清风”。 其次,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一些网友就“挑”出了这位局长“违背常理”的疑点,如他家的亲戚怎么那么有钱,能借给局长几十万?抽别人送的十几元一盒的香烟,还叫廉洁?等等。 第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个官员在媒体“吹捧”自己廉洁,也必然承受同僚排斥的重负。“别人都不张扬,你为什么张扬?”是一种声音,“就你廉洁,别人都是贪官?”也是一种声音,这些对这位局长都具有强大“杀伤力”,这位局长应懂得其中深奥之处。 细细品味这位局长的“难言之隐”,是多么苦涩!这不仅是“困难局长”的苦楚,更是社会的悲哀。山东省淄博市解本友拿什么维系官员的“一念天堂” 正如这位公安局长自己说:“思想一歪,也许我就能马上弄钱来还清债务,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换言之,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公正执法还是以权谋私,往往不过是系于官员们的“一念”之间而已。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官员们总是坚持“一念天堂”而不是“一念地狱”?这位局长凭借的是他自己内心的道德约束。 但是,仅仅依靠官员们的道德自律,能够让官员们永远“一念天堂”吗?正如这位局长所说,摆在他面前有三种选择:国法、潜规则、“自己的规矩”。而最后一个选择显然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当前,“自己的规矩”是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官员是选择国法,还是选择潜规则。 但是让他们以“自己的规矩”来抉择,这本身就与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而选择遵守国法的“天堂”,还是选择服从潜规则的“地狱”,这还取决于国法和潜规则之间的较量。显然,只有使国法和“自己的规矩”联姻,“贫贱不能移”的局长也才不会成为另类。湖南省娄底市委宣传部邓清波 作者:文 陈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