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毕加索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4:34 舜网-济南时报 |
总有一天,我会想念那些作品——因为我一件也没有真正看懂。 我庆幸自己没有学过艺术,而且格调也不高雅,这使我能坦然地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东西。尽管这些在我看来貌似平凡的东西都是瑰丽无匹的珍品。 站在这些版画前面,所有人都和毕加索本人一样,是悄无声息的过客,甚至于只不 过是展室里轮廓不清的光影。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和我们久违了,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一看就懂的东西太多,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太少;让我们志得意满、自以为是的作品太多,让我们敛神静息、心里没底儿的作品太少。除了画之外,如果还要再找出一个主角,那就只能是展厅里的解说员。她们非常年轻,极有可能是驻济艺术院校的志愿者,讲解画作时很朴素,没有刻意卖弄专业语言的企图。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些女孩子们的善意解读也有可能违背毕加索的本意。《圣经》里说:形式是恒久的,意义是飘忽的。就是说,对于形式中的含义,不要一味去深求,否则会失于穿凿,落于程式的陷阱。而生活中的意义,生命中的象征,亦不要说劲说透,凡事都说透了,各种意义都剖析了,那就非常无趣。好处在于,她们恰恰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泄露这些画里的原始意思。 每一件伟大的作品,背后凝聚着的是人性、是情感、是生活,是艺术大师们对美学与人生的思索。从这个角度上说,毕加索无法让人对他非常尊敬。他最喜欢把女人比作狗,常常将多拉打得不省人事。醒过来的多拉号啕大哭,这一场面被毕加索画进了一幅幅肖像里,就是我们知道的《哭泣的多拉》。在立体主义的这些肖像里,多拉显得很难释读。有人问过毕加索,他说:“我画的是狗脸。” 这样的作品确是艺术的极致,但也相当无耻。毕加索这个名字是艺术史上的烙印,永不磨灭,但于今人来说则只是一种痕迹,他是一块险峻的绝壁,后人惟有仰视,却无法攀登。所以,“毕加索自远方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给了我们多少发自内心的震撼与赞叹,而在于它让观者真实地感觉到,自己跟世界巨匠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完全是面对面的。 这样的展览还有一个小意义,即它给这个处于内陆城市,增加了某种象征意味。许多旧的交通主干道在翻修,东部的新城在堀起,毕加索自远方来,经典芭蕾舞剧也快来了,啤酒节马上开始……这座以泉水出名、给人印象多少有些守旧的老城,现下如此沉着,正在把可能变成可行。 凭借几次现代性的文化交流来提高整个城市的审美情趣,是天方夜谭,但它至少开启了一条走向广阔空间的通道,以此为基准,密切全面的文化接触会更加频繁顺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有理由感谢那些促成毕加索自远方来,促成所有这样的交流而默默筑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