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文化遗产埋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5:12 舜网-济南日报 |
秀臣 在我市南新街58号,有一处名闻遐迩的院落,这就是当代文化名人老舍的故居。遗憾的是,因无法确定文化部门、企业、住户三者谁来保护更好,老舍故居的未来状况还是个未知数(本报8月14日报道)。 济南是一个有着2600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城市,历代文人骚客或向往或留恋这座古城的美好景致,不惜浓墨重彩对泉城低吟浅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济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也是这座名城引为自豪的本钱。老舍故居的存在,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济南魅力”有说服力的证明和诠释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衍生、难以复制的特点,一旦被损毁破坏,都将造成难以估量和无法弥补的损失。经过历年战乱,加之各种人为因素,我市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数量逐年减少,因而弥足珍贵,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这些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城市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的保护力度,一些著名的文物、遗存得以保护、修缮,这些功德善举,为我们了解自己城市的发展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标本,又为招徕四面八方的游人宾客开辟了平台。但是应当承认,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保护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开发新城区与拆除老建筑的矛盾势必影响到文物的有效保护。此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只能是一句空话。全市上下都要形成人人都来关心和支持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在实施旧城改造的同时,应有大局意识、发展观念,各级政府、文保、考古等部门更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文物保护的重任,有关部门也要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使此项工作不留空白,不为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可以多头并举,引入竞争机制,如采取部分单位认领、买断、代管等措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老舍一生去过许多地方,却对济南情有独钟,并亲切地把济南称为第二故乡,其长女即取名“舒济”。我们全力保护好一代文化名人老舍的济南故居,既是我们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继承发展的需求,也是对历史文化名人最好的褒奖和尊敬,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