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第六十个“8·15”观察(上)(国际大视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5: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8月15日,对亚洲国家、对日本来说都是个特殊日子。“8·15”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日,是朝鲜半岛人民抗击日本殖民统治的光复日,是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新起点。长期以来,日本人对“8·15”有两种称呼:“终战日”或“战败日”,政府当局则定义为“纪念战殁者,祈求和平日”。“8·15”已成

为一个象征,形形色色的战争观和历史观都要在它的面前经受检验。

  10年前,记者曾参加本报采访组报道过日本的第五十个“8·15”。10年过去,日本政坛物是人非,社会气氛亦有不同。总的印象是:战后60年,日本没有忘记历史,但日本以独特的方式记忆历史,既作为战争的加害者,更多则作为受害者。

  “8·15”给日本的教训是深刻的。1945年的春夏,战局急转直下。3月的东京大空袭,6月的冲绳战,8月的两颗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推行战争的日本军部已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在内部的战和相争之中,天皇最终决定接受盟军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向全国广播了“终战诏书”,日本迎来了“历史上最长的一天”。记者手头有份1945年8月15日的《朝日新闻》,头版正中位置就是诏书,头条标题为《战争终结,大诏广布》,配发的社论是《一亿相哭之秋》。被视为“现人神”的天皇承认战败,在相信武运长久、皇军必胜的普通人看来,无疑是晴天霹雳。面对突如其来的“终战”,人们怅然若失。有道是“玩火者必自焚”,军国主义者对外疯狂掠夺扩张,结果不仅使亚洲邻国生灵涂炭,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战后60年,也讲天干地支的日本视为大年。在民间层面,各界有关的纪念活动从年初就开始筹划。随着夏日临近,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上相关纪念活动明显增多,有反思战争的集会,有评论家的演讲,有加害者的证言,战争孤儿故事、新发掘的历史镜头等相继亮相,《昭和与战争影像集———令人热泪不止的战时下的日本》打出大幅销售广告。

  日本是价值多元社会,不同的战争观、历史观交错对阵。记者在“8·15”前夕逛了住地附近的书店,看到纪念战后60周年的书籍———反对战争与粉饰侵略的书籍摆在同一位置。在书架导读的一个纸条上写着:“战后60年,日中间的战争没有结束。日本在中国到底干了什么?这段历史正在被抹杀。”原来是在推荐森村诚一写的揭露731部队罪行的畅销书《恶魔饱食》。同时,小林善纪的美化战争的卡通书《大东亚战争的真实》占到第二畅销书的位置。此外,一些冠以《战后日本人被洗脑》、《远东法庭的谎言》、《被夺走的国家自豪感》、《屈辱外交》、《自虐教育》、《要教给中国人日中战争真实的历史》等刺眼标题的书籍,也赫然在架。

  日本的纪念活动有个特点:在历史问题上多强调战争悲惨,和平可贵,避免触及因果关系,因而对战后60年的纪念首先是从强调“受害”入手。从纪念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到纪念6月的冲绳战,8月初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受害者的纪念活动进入高潮。日本对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办得极为隆重且数十年从不中断。国家电视台NHK播出的特集“血背的故事”,报道了76岁的长崎原子弹受害者谷口当年被炸后血淋淋的后背以及60年备受煎熬的故事,给人深刻印象,广岛、长崎的纪念活动及其设施,都是日本持续强化受害意识的手段。

  日本学者说,日本社会有“内向”传统,“岛国根性”导致视野狭窄,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此说或许有据,但亦不尽然。广大的国民,众多的反战和平团体都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在和平反战的行列中有古稀老人,也有涉世未深的青年,他们勇敢面对历史,揭露当年军国主义侵略罪行。以揭露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留的化学武器至今仍在加害中国人民为内容的纪录片《来自苦泪盈眶的大地》引起广泛共鸣。由青年人组成的团体“和平之舟”正组织日本青年乘船访问韩国釜山、中国上海以及日本冲绳,进行和平交流。记者得知,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哲学家梅猛等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宪法“九条之会”,决定在“8·15”组织“评定终战、被炸60周年的日本”纪念集会;和平遗族会等反战团体要举办“为了和平的战争展”的集会游行。岁月无情催人老,当年10岁的孩子已入古稀,当年20岁的旧军人,如今已是80岁老人。受到良心苛责,一些在中国做过坏事而长期沉默的旧军人,也结合自己的体验出来揭发战争的残暴。战后曾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过教育的旧军人也勇敢地站出来为侵略罪行作证。

  应该说,在日本主张为侵略翻案的人终归是极少数。在民间层面,多数日本国民是反省战争的。加入反战和平行列的人越多,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就越有希望。

  (本报东京8月14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三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