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荒乎?心慌乎?(经济透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5: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顾玉清 国际油市动荡不已,油价涨势汹涌如潮。几年来,油价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由2002年底不足30美元/桶蹿到今年7月底约60美元/桶。之后,油价继续飙升,8月8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达到64美元/桶;1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一度突破67美元/桶的关口,自去年7月以来已上扬约60%。油价这么一个劲地、毫无顾忌地暴涨, 让世界不知所措,使世人惴惴不安。然而,令人担忧的迹象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有关专家甚至预测,年内油价有可能攀升至70美元/桶,未来5年内将冲高到100美元/桶。美国的一些国防和情报人员更是作出了骇人听闻的假设:如果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石油设施受到袭击,油价将上升到120美元/桶。假如沙特境内发生暴乱,重要供应链被切断,原油价格将可能猛升到160美元/桶。不管这些预测和假设准确与否,油价上涨的趋势毋庸置疑。 那么,推动油价持续攀升的因素是什么,到底是油荒还是心慌呢? 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石油作为一种垄断性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目前,在美国存在石油库存减少,亚洲国家进口石油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必然呈刚性需求;全球炼油能力严重不足,加之最近美国多家炼油厂因一再出问题而停产,供应受到影响;欧佩克多次宣布提高石油产量,并将原来的最高日产量2850万桶提高到现在的3040万桶。欧佩克成员国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或接近极限,继续增产缺乏足够的动力。因为一个新油田从勘探、发现、测试、开发到最终出油,其周期通常需要3至10年时间。特别要指出的是,欧佩克每次所公布的增产的数额缺乏透明度,似乎与事实不符,或许仅是为获取更多石油利润而采取的一种公关手段。因此,油价被一再拉高是供应短缺和需求强劲共同夹击的结果。 另一种观点是:眼下,原油生产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市场供应正常,不存在缺油的问题,石油恐慌是人为制造的。石油市场观察家们认为,油价上涨可能不会持续太久。某国际能源研究机构也支持这种看法,认为油价已经接近开始回落的转折点。高油价刺激全球各地都在进行石油勘探,对原有油田再开发的投资增加,借助于新技术提高石油开采量,未来石油供应将出现空前的大幅度增长。根据研究,全球石油产量将从目前的每天8790万桶提升到2010年的每天1.015亿桶。这一产量也许比估计的全球需求量还要多700万桶。 事实上,油价连续被抬高也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国王法赫德的去世;美国因受到恐怖威胁暂时关闭驻沙特大使馆;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朗近日宣布恢复其在伊斯法罕的核计划;伊拉克、苏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的局势不稳,都使得恐慌的氛围不断蔓延,推动油价在几周内多次刷新纪录。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投机活动猖獗。石油期货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凸显出一定的投机特性。对冲基金在原油和油品期货上的炒作,加剧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动荡。目前全球有7000多家对冲基金,其现有交易量占油市的60%以上,总资产已接近1万亿美元。这使得它们不仅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甚至可以产生“指挥棒”效应。 石油的短缺与过剩,油价的上涨与下跌,一直是国际石油产与销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过去,人们可以将油价的涨与跌不假思索地同供与求挂起钩来。但今天的情况也许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油价的变化往往是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反映。当然,大背景是亚当·斯密关于商品价格上涨、生产增多、价格回落的理论,对于石油这个特殊商品来说已经不管用了。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已经告别了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用油如水的年代,而进入了一个“永久性的石油短缺”的时代。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