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延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5: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向贤彪 “打断骨头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当年一批上海青年为了抗日救亡,历经千辛万苦,辗转万余里,跋涉13个月来到延安时写下的诗句。延安是个不起眼的地方,却又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这是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抗战的中心,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延安的魅力在于有马列主义真理。在延安的土窑里,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指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这里,毛主席挥毫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篇章;在这里,很多同志以膝盖当桌子,在昏暗的油灯下孜孜不倦地学习革命理论,自觉接受真理的熏陶。革命前辈就是遵循马列主义,同心同德地艰苦奋斗,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延安的魅力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年,延安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大家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露天上课,河边洗漱,用的是马粪纸,点的是麻油灯。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向往延安,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延安呢?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深刻的揭示。他说,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是鼓舞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 延安的魅力在于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毛泽东等党的领袖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住窑洞,都要参加大生产运动;延安的小礼堂,条件非常简陋,既没有固定座椅,也没有现代光电设备,但就是在这里首演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我们还可以看到毛泽东用过的小炕桌,刘少奇用过的小闹钟,周恩来用过的小瓷碗,朱德用过的小凳子,任弼时用过的小纺车……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的魅力在于有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这里曾留下许多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佳话。一位“老延安”回延安时,激动地问身边的随行人员:“你看延安的窑洞像什么?”没等别人回答,他自己回答说:“你看,它像不像同心同德的‘同’字?”对!这是对延安窑洞最形象的描绘。那椭圆的洞口,那横楣,那方窗,真是同心同德的“同”字,不仅形象,而且神似。民心的凝聚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吗? 指引中国革命胜利航程的,是延安窑洞放射的理想之光;滋润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是延安窑洞孕育的革命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官兵一致、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当年,毛主席能在小炕桌上写出惊天动地的大诗篇,我们也应在今天的条件下,谱写出现代化建设的更加壮丽的历史篇章;昔日,革命前辈能在小窑洞里推动着抗日救国的大事业,今天,我们也一定能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磨砺奋斗精神,再创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