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催化我国超级稻研究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据新华社福州8月14日电 (记者巫奕龙)经国内专家12日现场验收确认,作为再生稻连片种植的航天水稻“Ⅱ优航148”百亩示范片头季亩产859.28公斤,跃过了800公斤大关。这意味着继“特优航1号”和“Ⅱ优航1号”之后,中国超级杂交稻家族再添“航”字辈“新丁”。 利用航天技术将农作物种子送上太空,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太空独有 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使种子基因实现地面上难以实现的有益变异,从而缩短地面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中国航天育种研究始于1987年,是世界上唯一进行航天育种的国家。福建航天育种起步较晚,但以著名杂交稻专家、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航天杂交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领先成果。专家称,杂交稻是目前太空诱变表现最好的作物。1996年以来,谢华安课题组通过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搭载,先后送“明恢86”、“明恢82”和“明恢81”等杂交稻恢复系种子上天,回收的种子在省内福州、上杭、南靖和海南三亚等不同生态地点种植,穿梭选择。其中“明恢86”出现明显变异,且变异呈多向性。1999年,比“明恢86”植株更高、稻穗更长、米质更优、抗瘟性更强的恢复系“航1号”问世。 今年6月,“Ⅱ优航1号”和“特优航1号”双双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目前仅有的两个向全国推广的航天杂交稻品种。经过几年的航天育种探索,福建已贮备了一批性状特异、类型丰富的优异种质。据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所长郑家团介绍,“Ⅱ优航148”和“Ⅱ优航2号”是另外两个颇具潜力的航天杂交稻新品种。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