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日军日记被发现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22 人民网-江南时报 |
荻岛静夫从1937年来到中国到1940年离开,三年的时间从未间断。从日本兵的暴虐、凶残到军人的个体悲伤,都记录在近20万字的日记里。 68年前的一批记录淞沪会战细节的日本兵荻岛静夫日记和图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辗转后,2004年在中国境内被发现,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日记呈现了日本兵的暴虐、凶残。战场的硝烟和阵中目击都被定格在他亲手拍摄的208幅照片里,因此被认为极具史料价值。国家 文物局得知消息后,即刻组成5人专家组赶赴四川,经紧张细致的查阅、验证后,一致落笔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这批日记和照片整理成书出版。《财经时报》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日记的收藏者,该书责编和众多专家。68年前的鬼子日记 “日记披露的细节让人触目惊心。”该书责编脚印说她几乎是在悲愤的心情下看完这七大本日记和一本摄影集的。 “日记中烧房、杀人、抢劫、强奸的内容比比皆是;尤其有一段内容,日军为了杀人简化手续,施放毒气杀害中国军人。”日记收藏者樊建川先生说,他虽然接触战争文物近20年,但读到这样的文字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极短的时间里组织翻译、鉴定,想让这一事件公之于众。 硝烟中的敌人 “《荻岛静夫日记》的披露不仅仅是出版界的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潘社长说。因为责任重大,据说整个出版社各部门对出书的每个细节都很小心,尤其在内容上要尽可能地还原日记,也尽量要求图片不外泄。可敏感的媒体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 出版社和收藏者每天都要接到无数的电话,大多是要求采访和观看这些原始资料。 其实,有关“侵华日记”已出版不少,但却没有形成这样大的一个历史事件,脚印认为是因为日记的翔实性。“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如此完整的日本兵日记,他整整记录了3年,从1937年参加淞沪战争,到1940年离开中国,他从来就没有间断。不论是下雨还是刮风,不论是在炮火纷飞的阵地上,还是在当火葬兵的后方,而且他还把这些场面用镜头定格了下来,这就是铁的证据。” “当年《东史郎日记》的出版因为日本右翼的阻挠,后因证据不足败诉,原因是在日本出版,缺乏照片等物证。而这几本日记就不一样,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还有佐证文字的照片,并有相应物证。荻岛静夫的部队编号、他使用的日本出品日记本,为《朝日新闻》提供新闻照片的日本相机等。所以,它将比此前出版的《日记》更具史料价值”。淞沪抗战纪念馆的馆长认为。 荻岛静夫之谜 荻岛静夫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些记录留了下来,这些日记又是如何被保留在了中国,这一切成了眼前的谜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要保存这么多的纸片,该是多么的不易,它又是如何被今天的收藏者发现,一个又一个疑问,成为读者想要破解的密码。 按照日记的记录,1937年8月23日,27岁的荻岛静夫应召入伍。一个星期后,他乘船从日本神户出发,经4天航行后,抵达上海,加入日军第110步兵团第110联队,成为一名特殊的“火葬兵”。 日记本的原件就锁在樊建川公司楼下财务部的保险柜里,日记本手掌大小,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日记共7本,封面皮分褐、黑两种颜色,有3本分别印有“从军手帖”、“阵中日记”、“从军日记”字样。樊建川说,“可见,这是日军部队给士兵发的统一印制的笔记本”。目前国家已经鉴定这批日记为国家一级文物。樊建川说,当国家文物局的专家知道这一消息后,即刻组成5位专家小组奔赴四川,经过紧张的查阅、验证,最后一致落笔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樊建川翻开日记本,里面纸张已微微泛黄,用铅笔写的小楷密密麻麻,“日记中用了大量的军事用语和暗语,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麻烦”。樊建川说他因此还找来了日语专家,经多个专家讨论最后定稿,目的是为了保持翻译的准确。 成为一架杀人机器 “荻岛静夫所属部队入侵中国时有5000多人,到1950年他回国时,只剩300多人。荻岛静夫大难不死,居然还升到了步兵军曹(日本旧陆军的下士官)。如果他还健在,今年正好是95岁”。樊建川读日记时还作了大量笔记和批注。 樊建川说,目前要做的是到日本寻找荻岛静夫,据他透露,现在已有几家电视台希望跟拍整个过程。而樊建川更想解开这样的谜,如果日记作者还活着,会对他犯下的罪状作何感想呢?是忏悔还是沉默? 从日记披露的文字看,荻岛静夫在做“火葬兵”时,清楚地记录着仅淞沪会战一役,他一人就焚化了1000多具尸体,他在此节中写道:“我们要改变对中国军队的印象,他们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不能打仗。”可见战争的惨烈。 从杀戮、暴虐、灭绝,到军人个体的牺牲,荻岛静夫记日记时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他冷漠地记录下每天的数字。有时新兵仅仅为了试试身手,就把俘虏当成靶子活活杀死。 用收藏还原历史 樊建川说,他的目的只是要用这些证据去印证历史,告诉读者一个真相,还历史一个真实。因此用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抗战私人博物馆,主要收集抗战有关的文物,该馆将于8月15日开馆,据说收藏一级文物达43件之多,他现在还在不惜花重金购买一切有历史价值的物品。 《江南时报》 (2005年08月15日 第五版) 作者:据财经时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