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主要抗战纪念地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1:35 南京报业网 |
金陵晚报记者张艳【金陵晚报报道】 航空烈士公墓 在太平门外紫金山北麓王家湾,有一座民国时期的空军公墓,这座公墓里长眠着很多为抗日牺牲生命的飞行员。这座公墓是1932年国民党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募捐建造的。一开始 ,葬入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及淞沪抗战为国捐躯的黄毓全、吴明辉等30余位航空烈士。1937年南京沦陷前又有刘粹刚等24名空军抗战烈士葬入。1948年,又陆续将散布在各地的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的飞行员遗骸迁葬于此。这座公墓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共安葬100余名航空烈士,其中包括4名苏联飞行员和1名美国飞行员。1992年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六合竹镇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六合县竹镇镇北后街,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淮南行署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办公所在地。1939年8月20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进驻竹镇后,竹镇即成为津浦路东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方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领导和指挥过抗日战争。1942年5月,竹镇改为县辖市,成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撤销。1946年新四军北撤后受到很大破坏。1983年市政府拨款4万元进行修缮,恢复坐东朝西四合院1座,二进硬山顶建筑及一进坐北朝南硬山顶建筑,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年夏,“横山事变”后,横山地区一度陷于国民党与敌伪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1940年秋,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地区做恢复工作。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1943年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此,现在的位置是江宁县横溪乡呈村。民主政府领导全县军民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直到我军北撤。旧址建筑原为大地主余少璋的私宅,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建筑宏伟,门楼高大,高墙深院,还有“走马楼”,号称九十九间半。后大多被毁,现仅存门楼、大厅等房屋14间,约250平方米。1982年政府先后拨款12500元进行维修。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 在江宁县横溪乡尚庄村,有一处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现在这7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已经是农民的私家宅院了。1938年,粟裕、钟期光等在江宁、溧水一带,指挥新四军打击日寇。尚庄村附近的鸡冠岭地处江宁、当涂、溧水三县交界处,一支队新三连与日寇在此激战三昼夜,重创敌军。当时的抗日指挥机关设在此。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高淳县淳溪镇中山大街迎熏门左侧吴家祠堂,是一座古老而漂亮的建筑。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就是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1938年6月1日,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从皖南南陵,挺进苏南敌后,6月3日深夜,抵达高淳,司令部设在吴家祠堂,这是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深入敌后抗战的第一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陈毅在此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著名诗篇。解放初期,祠堂仍保持清代建筑形式,后被居民、单位使用,原建筑所存无几。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从1985年起,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复建工作。现一期工程已结束,按明清风格对中、后两进和东厢侧屋进行修建,中进作了整体提升。现已辟为高淳县文物管理所。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驻外使节九烈士墓 距中华门约3公里的中华门外菊花台西侧山坡上,长眠着被日军逮捕并杀害的9位坚贞不屈,以身殉职的驻外使节。这九位烈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翌年(1942年),遭日军逮捕并残害的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总领事杨光注、领事朱少屏、莫介恩、随习领事姚竹修、随习领事杨庆寿、随习领事萧东明、主事卢秉枢、甲种学习员王恭炜,和驻山打根领事卓还来。9位外交使节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以身殉职,深受国人敬重。1947年九烈士忠骸运回国内,安葬于此,并改菊花台为“忠烈公园”。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纪念碑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的6个星期内,日军对南京市市民和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30多万人。据调查、发掘遇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上新河、鱼雷营、汉中门、普德寺、五台山、正觉寺、花神庙、南京大学、燕子矶、草鞋峡等17处。现陆续在这些地方立碑以志纪念。【江东门】1937年12月,日军在此处将被俘军人及逃难人民计28000余人,以铅丝缚住手脚,推入河中,用机枪扫射,或盖上柴草,浇以煤油,活活烧死。其中,江东门集市被集体屠杀的军民即达万人之多,遗尸遍地,盈街塞道,蔽满河面。所有水西门外至上新河一带尸体,经当地湖南木商盛世征、昌开运二人捐款雇工,将其掩埋,每具尸体付法币4角,共花费法币1万余元。江东门附近,因尸体较为集中,遂就近掩埋于两大土坑中,故有“万人坑”之称。为纪念死难同胞,铭记日军侵华罪恶的历史,以史育人,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日军大屠杀现场之一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旁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于1985年8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落成并开幕。【中山陵西洼子村】南京东郊一带,是侵华日军进行大屠杀的主要地区之一,后经崇善堂等慈善团体从事收殓,计于中山门外至马群一带,收尸33000余具,就地掩埋于荒丘、田野间。复因丘壑丛莽间,尚有遗尸,遂由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吾,令卫生局负责收埋遗尸3000余具,于1939年1月,葬于灵谷寺东,以青砖砌成圆形坟墓1座,外粉水泥,并立“无主孤魂碑”一方。现墓、碑均已湮没无存,但碑文拓片犹在。【煤炭港】地处下关老江口以北,因装卸煤炭而得名。1937年12月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首都电厂工人共3000余人,押往煤炭港江边,初以机枪扫射,继将余者驱入大仓库内,四周堆积木柴,洒泼汽油,放火燃烧,致均殉难。【上新河】1937年12月间,日军攻入南京后,在水西门外上新河一带,将28000余名军民以铅丝缚住手脚,推入水中,用机枪扫射,或盖上柴草,浇上煤油,活活烧死。共屠杀军民28730余人。1985年,雨花台区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在水西门外上新河镇棉花堤建碑纪念上新河地区遇难同胞。(编辑云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