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仍有四大优势 对话王屏山(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4:50 金羊网-新快报 | ||||
新快报记者 谢少媛 实习生 谢永琼 社会上人们对民办教育褒贬不一,对民办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解与疑惑。近日,记者与广东民办教育促进会会长王屏山有以下对话: 民办教育仍有优势可言 记者:现在民办教育和公办有多大差距?从学生考试入学可以看到,那些升不上公办学校的学生才选民办高校。民办学校还有没有优势可言? 王屏山:民校与公校的差距是历史造成的。从办学历史、学校设备、师资队伍、学校信誉等方面看,民校都无法与公校比,尤其是公校收费比民校低。不过民办教育还是有优势可言的: 1.它提供许多上学机会,发展了教育。以广东高校扩招规模来看,没有民校就完成不了任务,高校大众化必须靠民校。 2.民办学校为了生存,一定会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一些民校就成功走上了特色办学之路。 3.人员配备比公校灵活,吸纳了一些离退休、资深的教师和校长。 4.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资源的利用等都有较多优势,时间长了自然会出现一些知名民校,现在已经有一些办得比较好的民校。 绝不能动用学校经费做生意 记者:你认为有的民校办得不好主要是什么原因? 王屏山:实际上公校也有办得不好的。民校办得不好是民校发展的一个过程。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学校硬件设施的好坏作为判断学校好坏的标准,这是不公正的。 民办学校办得不好有许多内部原因,例如管理不善、人际矛盾、办学思想不正确等,但也有其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一是生源不足,办学经济困难(国家若能支持,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另一原因是办学者抽掉教育经费做生意,生意失败了,学校就会被另一资本集团收购。这种情况已有不少例子。例如××学校董事长把教育经费用作房地产,生意失败后,连教师工资也发不出,教师罢课,结果该学校被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收管理。又例如××学校把教育储备金挪走做生意,生意失败后,学校由一企业集团收购,到目前为止那间学校已易了二主。 记者:这是民办教育失败的原因吗?因为是企业家在办教育而不是教育家在办教育? 王屏山:我认为这是民办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但不能说企业家办教育就会失败,对教育家而言,如果生意做不好也会造成这些失败。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在经济上对民办学校进行审计和监督。办学的企业家在赚了钱之后,除留足教育经费外,还要留足“三金”(发展基金、公益金、风险保证金),以促进教育的长期发展。企业家可以从办学中获取合法的利润做生意,但绝对不能随便动用学校经费做生意。 记者:民办教育常常给人一些误导,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屏山:老实说,民办教育的确出现过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主要有三种情况: 1.曾出现过极少数“皮包公司”(主要是非学历教育),他们骗了钱影响了学校名声; 2.一些学校出现误导宣传,开出空头支票,许下过高的承诺; 3.最大的问题是办学者把教育经费用来做生意,很多学校出问题最主要原因都是经济原因。 记者:目前国外特别是欧美的民办学校发展很迅速,甚至出现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办得好的情况。你认为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王屏山:国外本来就是民办教育为主(即私立学校为主),他们私有经济比较发达,私立学校投入比较大,条件较为优厚,聘请好的教师,收费高家长也可以承受,社会环境都对民办学校有利。 我认为民办学校要比公办学校办得好,没有二三十年时间是做不到的。要办好民办学校,根本上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例如香港就用了十多亿元支持岭南学院办为本科大学,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的资金就更多了。要办好民办教育就应该花更多心血,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经过一定时间,这些民办学校就有可能超过公校。 记者:民办教育要渡过眼下的难关,你有何建议? 王屏山:民办教育的举办者要有风险意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民办学校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但不等于消除了民办学校的风险,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风险永远存在。在今后很长一段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性制度风险和结构性制度风险依然存在,同时还要积极防范和抵制“权贵资本”对教育的侵入。 我认为,民办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以下几方面积极的适应中不断创新:建立积极的投入(退出)机制和制度,具备良好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决策机制、减震消除办学风险机制)、诚信的品牌转移机制与制度(利用品牌去扩张,创新品牌内涵)、形成主动的整合资源的机制与制度、合理的分配和管理激励制度、高效的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切合实际的学制制度、灵活的教学和课程制度、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严格的后勤服务保障制度、丰富的学校与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制度。 (金陵/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