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失忆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6:53 石狮日报 |
写回忆的自传,如今已成了某些人的不朽工程,即使只是鸡零狗碎,他们也说得津津有味。如果是名人、明星,自有人掏钱帮衬,因为盛名的光环里,即使再零碎也值得一赏,这是一种窥私的满足。但如果不是名流、明星,就只有自己掏钱去印,送人或孤芳自赏。 这行为可笑,但可以理解,因为一印成书之类的文字,即使是谎言也觉可信了,起码在中国,更多的人对于文字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迷信。回忆一经印成铅字,就有一种权威的力 量。我不知其他动物如何,人类则是喜欢回忆的。这是一种回味,一种怀旧,一种对从前的无限的眷恋——即使是苦难的经历,于回忆中也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能一概摒弃回忆,这也是一种鉴古警今的历史,虽不免有些模糊,有些失真,到底仍不能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倒是对集体性的失忆,我是常常担心的,因为失忆往往意味着无知与背叛,仿佛历史长河在某一阶段中出现了喑哑和空白。 记得杨绛先生有一篇散文,说有一个传说,人死后的鬼魂总会到生前去过的地方去重游一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回收自己的脚印。回忆就是对自己脚印的回收。 人的一生总是要过的,有过喜怒哀乐,有过悲欢离合,虽不都是十分了不得的事,但其中也会有经验与教训,记忆在某种意义上,是促使自己检点平生,不无忏悔的意味。儒家是很重视的,如曾参就有过“吾日三省吾身”之说,陶渊明也说“知以往之不谏,觉来者之可追”,都是忏悔意识之流露。可以说回忆于他们是一种灵魂的洗澡。 但也有例外的,忏悔意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有的回忆总是强调于己有利,隐讳诸多于己不利的。回忆成了他对往昔光荣的炫耀。只是即使印成了书,最终仍然要露出尾巴来。一般人不论,如果是历史人物,因为是关注的焦点,众目睽睽之下,令人脸红的丑事终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因为伪造的记忆总经不起诸多的推敲,何况历史不是由你一人写的,还有诸多的旁证,一比较就露馅了。 当事人的回忆不甚准确,旁证也可能有误,这就需要后人的考证,一般情况下是会考证得一清二楚的,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记忆有考证的价值,如某些明星之类的鸡零狗碎,甚至似是而非的记忆,谁愿意去花那份工夫呢? 回忆总是沉浸于往昔的岁月,即所谓的旧时月色,陈旧、昏黄,是张爱玲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一滴泪珠,凄惋、惘然。诗人李商隐诗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谁曾想到,这当时已惘然的,追忆起来竟然如此刻骨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