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因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3:50 红网 |
作为新型照明产品的节能灯,与同样亮度的白炽灯相比可以节电80%,据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电站。然而由于行业市场混乱、缺乏扶持政策、宣传不够等原因,这一高效照明产品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但在国内却反应冷淡,无法发挥其巨大的节能作用。(8月14日 新华网) 事实上,节能灯与白炽灯相比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稳定等优点。据专家测算, 如果以功率为11W的高品质节能灯代替60W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以每天使用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858.48亿度,而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也只有850亿度左右。同时,还由于节能灯节电不仅能减少电力负荷,缓解我国电力紧张状况,而且还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每节约1亿度电就意味着节约4.04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64万吨、二氧化硫0.09万吨。由此可见,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不仅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电站,同时还意味着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这种一举数得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但现实却不容乐观,专家分析,至少有三大因素造成了节能灯“墙内开花墙外香”: 首先,是节能灯绝大多数用于出口,国内的使用量严重偏低。以2003年为例,当年我国生产的节能灯为10.5亿只,但节能灯在国内的销售量只有3.56亿只,白炽灯的使用量却高达30亿只。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节能灯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产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电光源产量约80亿只,其中节能灯的产量为10.5亿只,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我国自己生产的优质的、节能灯绝大部分销售到了外海市场。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行业市场不规范,运行混乱。一些小作坊制造的节能灯光效低、寿命短和光衰快,但依然能进入市场,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心。今年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上海、广东两地的节能灯商品进行检测,结果抽样合格率仅为39%,这也造成了普通老百姓不认可节能灯、不使用节能灯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国内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目前虽然不少地方出台了一些利用公共财政或节能专项资金鼓励节能灯推广的资金补贴措施,但我国还缺少全国性的鼓励高效照明产品生产、使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推广节能灯产品也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和激励机制。有一些政策甚至还停留在宣传、号召、提倡等务虚的工作上面,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据悉,美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纷纷制订出相关的扶持政策,用于推广节能灯等节能产品。仅美国环保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计划以来,就投资了10多亿美元用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这方面,我们的节约意识、节约的观念、节约的行动,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不仅起步较晚,动作也比较迟缓,甚至还存在着这种一边提倡节约、一边却在大肆地浪费的现象。 第三,是政府企业还没有成为推广使用节能灯的中坚定力量。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照明用电约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2%,白炽灯的使用量为30亿只,在全国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是可能的。由此可见,我国推广使用节能灯的空间很大。尤其是政府掌握着公共设施照明、城市亮化、办公场所、夜间道路等公用设施的大量公共资源,在这方面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同时,也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办法,即对购买节能产品进行一定的补贴,鼓励老百姓购买节能灯。在美国市场,消费者每买1只“得邦”牌节能灯(浙江出口产品),便能得到美国能源部3美元的补贴。通过政府的引导、示范和推动,让使用节能灯的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思想观念的转变、长年形成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时就能够转变的,这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作为建设节约型的社会,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分钱,充分挖掘我国照明领域的节电潜力,这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节能灯推广也不能完全靠企业和市场,各级政府理应成为推广节能灯的中坚力量,成为使用节有灯的领头人。通过政府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声势浩大的宣传效应。同时,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要树立节约的意识,积少成多,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就开始用节能灯,为着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稿源:红网)(作者:王民官)(编辑:耿红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