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历史”不是一句空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4:53 南方周末 | |||||||||||||||||||||
刘方志 类似的感知,还有很多,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遗憾,而对于中国人而言,难道还有比对此进行反思更必要的事吗?在日本右翼否定历史的气焰越来越嚣张的今天,我们填补历史空白的努力是不是不够? 为什么会这样?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史学界对南京郊区情况的注视不够,实际上,南京大屠杀时在城郊有两个很大的难民营,一个就是栖霞古寺,另一个是江南水泥厂。这两个难民营的存在,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屠城的铁证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然而,仅仅是“史学界注视不够”吗?在国内还有多少“史学界注视不够”的事情?最近,国内很多报纸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挖掘”民间的侵华日军暴行记录。这个令人钦佩和欣慰的举动,也从侧面证明,“史学界注视不够”在国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孙宅巍先生说,“2002年以前,栖霞寺难民营的情况还基本上没有被披露过,这段历史史实的挖掘,填补了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上的又一项空白。”然而,电影不能等同于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也不能等同于历史的宣传。历史应当免于“不为人知”的尴尬。小学生“从没有听说过”的表述,实际上在触动我们,必须加大对历史宣传的力度。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应当是“有形”的,一场有形的电影,不仅本身已经接近了历史宣传的原生态,而且提供了太多的启示,历史只有深入人心,走遍世界,才有意义,否则,它将和历史的故纸堆一样,只能造成太多的认识和了解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我之谓“有形”,包括以下的环节:政府组织的主流渠道的宣传;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扩大———它可以有地方版,历史教科书应当做到尽量的具体;电影———如《栖霞寺1937》、音乐———如《1937》,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手段的应用。 “写进历史”不是一句空话。“写进历史”的前提是,如何让受众们更方便、更自觉地走进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