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霍梅尼陵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5: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进霍梅尼陵园(图)
陈一鸣

  对伊朗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了解不深的人,往往会觉得这是一个蒙着面纱的国度,让人难以一眼看透;而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精神领袖”,对许多人来说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其实,要想品味伊朗民众与最高领袖之间的关系,造访已故领袖霍梅尼的陵墓,也许会获得不少收获。

  霍梅尼陵园(见上图)坐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南约8公里处,伊朗伊斯兰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其侧。远远望去,陵墓中间的巨大镏金穹顶及周围四角上的宣礼塔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令人陡生崇敬之情;然而,当人们置身于陵墓脚下时却会发现:尽管整个墓区规模庞大、建筑高阔,但却丝毫谈不上奢华。一位当地人介绍说,霍梅尼陵墓完全由伊朗人民自发地捐款修筑,没有让政府掏一分钱,陵墓庄重素雅的风格正好与霍梅尼在人们心目中崇高朴实的形象相吻合。

  整个陵园建筑群以霍梅尼长眠其中的陵殿为中心,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占地2.2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西边广场以霍梅尼的儿子穆斯塔法·霍梅尼命名,东边名为烈士广场。为了方便瞻仰者,从每一个广场均可以进入陵殿,两个大广场的南北两边各有一座大门,每道门上都有一个圆形蓝色拱顶。在4个蓝色拱顶的“护卫”下,中间陵殿顶端的巨型金色拱顶及4个宣礼塔显得更加庄严、挺拔,白天在阳光下光芒四射,晚上在灯火中光辉灿烂。此外,陵园建筑群还包括图书馆、休息间、餐厅、商店及伊斯兰革命博物馆等。穆斯林把去世叫做“归真”,认为是蒙真主的召唤而前往乐园,因此陵区内丝毫也没有沉闷、死寂的气氛。

  走进可供上千人同时拜谒的陵殿,一眼便可看见中央一个高达5米、长和宽约为10米的方形绿色玻璃罩,里面便是霍梅尼及其亡子的石墓。罩子四围的骨架采用钢铁材料,呈网格状,体现了伊朗传统的陵墓艺术风格,据说由一名来自伊朗古都伊斯法汗的民间艺术家设计。瞻仰者可通过玻璃罩看到里面的石墓,石墓为长方形,上面覆盖着绿色的毡毯,并安放着霍梅尼和他儿子的肖像,以及一部《古兰经》。

  陵殿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靠着几根巨大的柱子支撑,顶部一圈玻璃窗可使阳光射入,建筑构造极为精巧。陵殿上部的巨型拱顶共分三层,为纪念霍梅尼从伊历1342年(公元1964年)开始反抗腐朽的巴列维王朝,第一层高达42米;为纪念伊斯兰革命在伊历1357年(公元1979年)取得胜利,第二层高达57米;而为了纪念霍梅尼于伊历1368年(公元1989年)逝世,最高一层高68米。

  霍梅尼陵园每座建筑的墙壁上都贴有各种颜色的大理石,这是陵园在建筑艺术上的突出之处。据统计,整个陵区的大理石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所用石材完全产自伊朗,种类有230种之多。陵殿里的大理石,使用了白色、浅粉、红色、淡黄、灰色、黑色和绿色等各种颜色,堪称伊朗大理石贴面艺术中的精品。广场各个大门墙壁上的大理石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上面雕刻着一位伊朗女书法家撰写的《古兰经》经文,由伊朗著名的大理石镌刻家精心雕琢而成。伊朗是地震高发国家,建筑群中的所有建筑物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可以抗击8级地震。

  由于伊朗最近几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拉大,一些民众对当政者提出了各种批评,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伊朗人都对霍梅尼表达了敬意,可见这位已故的精神领袖在伊朗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记者在陵殿内看到,从四面八方自发前来瞻仰的伊朗民众络绎不绝,人们围绕在墓室周围或行礼、或祈祷,以寄托自己对这位伊斯兰共和国缔造者的怀念之情。值得一提的是,霍梅尼陵墓本身也是可用来进行礼拜活动的清真寺,然而它不但对非穆斯林敞开怀抱,而且夜晚还允许穷人及无家可归者栖身其中。

  霍梅尼陵园位于连接伊朗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地带,距离新建成的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几分钟的车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目前,霍梅尼陵园建筑群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并将以陵墓为中心建成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旅游和贸易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市,这个建筑面积大约为1.02万公顷的新城将被命名为“阳光市”。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3日 第十六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