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战时期的武强年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04:3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抗战时期的武强年画(图)
武强年 画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抗日题材的武强年画作品,再度引起广泛的关注。

  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的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都是所在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代表。古有民谣:“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最突出的特点。武强年画自元代绘制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作为一种服务农家的节俗时令装饰品而存在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兴旺发达。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华,烧杀抢掠,使武强年画遭到了灭顶之灾。但是,作为冀中革命老区的武强,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国内其他年画产地不曾有过的一次历史机遇。富有爱国激情的武强年画艺人,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利用年画宣传抗日。

  旧时过年,民间广为流传的年俗之一,就是将打鬼的钟馗或古代名将秦琼、尉迟恭的形象刻绘印刷出来贴在门上,以怯灾避邪、保一家平安,人称“门神”。武强年画的“抗战门神”,采用了传统年画的套印方法,形式上也沿用了传统题材门神画的结构方法。“民兵抗日门神”是当时较为常见的一幅门神画,画面上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民兵,正英姿飒爽地跃马扬刀,炯炯有神的双目,似在怒视日寇,观之令人精神振奋,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年俗时令艺术品。

  在此期间,晋察冀边区、延安鲁艺的艺术家和北平、天津等地的进步画家,与武强年画艺人结合,以武强年画的形式,创作了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革命新年画,《抗日光荣》、《人民救星共产党》、《白毛女》、《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都是深受晋察冀边区军民欢迎的新年画。

  1938年,著名画家闫素来到武强,向民间艺人学习,他借用武强年画套印方法制作了“打日本打汉奸”抗战门神画。随后,他又创作了《抗日光荣》、《立功喜报》等佳作。当时,许多地方的乡村政权带领群众敲锣打鼓,将这些年画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军烈属,进行节日慰问,鼓舞抗日军民的战斗士气。与此同时,江丰、古元、罗工柳等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也深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6日 第七版)

  作者:章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