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经济研究隐忧重重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2:00 东方早报 |
在9月5日举行的中欧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1993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为320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9.3%;到2003年,中国疾病经济负担已达到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3%。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未带来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实现国民健康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关于中国医疗经济的话题往往被忽视。实际上,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仅是中国医疗 经济的冰山一角,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约有45%的城镇居民和80%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如此巨大的数字不仅是刺激中国内需的障碍,更是社会安全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对策还在于不断提高我国医疗经济研究的能力。良好的医疗经济研究不仅可以为医疗改革出谋划策,更能对存在的隐忧提出预防措施。从宏观层面来看,医疗经济包括了对一国医疗消费负担是否适度、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和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研究;从微观层面来看,医疗经济囊括了具体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障、保险制度的选择、实施及效应分析。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宏观方面的研究尚嫌不足。首先,有关医疗经济负担的统计数据难以收集;其次,在关键问题的认识上形成了许多误区:如医疗改革改革必须废止其公共性、医疗体系改革必须与财政完全脱钩、与财政脱钩以后医疗体系的效率必然能得到提高等等。这些认知都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再次,关于医疗制度改革效应的分析可谓是寥若晨星,这一方面反映了数据和资料的不充分,另一方面也凸现了中国的改革者和研究者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如果说宏观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的话,微观方面的研究则收效甚微,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目前对医疗体系改革的定论为“基本失败”。事实上,微观方面的研究往往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目前医疗体系改革不力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对居民的保障程度就是一大难题。许多研究者宣称要重新实施财政补贴制度,但回到过去就一定有益吗?现在的问题是既要重新评估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共性”,又必须进一步打破医疗体系的垄断局面,而且两者之间的协调甚为关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熊先军日前透露,未来几年里,我国的医保改革将按照先城镇后农村、先经济发达地区后经济落后地区的梯次方式推进。不得不说,这一思路离医改的根本目标仍然有偏差。目前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大部分生重病时得不到医保救济的农村人口纳入医保体系。 有鉴于此,在医疗经济研究方面,应该尽量避免以往“屁股决定脑袋”的状况———医疗部门出资研究,研究者屈从医疗部门。倡导由公允的社会研究机构或个人进行调查研究,出具客观独立的研究报告。另外,必须建立相关的定期评估和预警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