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拉姆斯菲尔德访华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2:02 东方早报 |
9月7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上将在京宣布,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于10月访华。如果成行,这将是拉氏上任近五年来第一次访华,也是美国国防部长七年来第一次访华,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所以无论对拉氏个人鹰派色彩和出位语言有何看法,我们仍应欢迎其访华。 中美国力虽有差距,但在军事上均有重创乃至摧毁对方的能力。因此,军事安全领 域从来都是两国间一个敏感领域。冷战结束后,中美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战略需求消失,两军关系更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困难的领域。这种困难突出表现在军事高层交流频度低,脆弱性强。在频度上,1990年以来,曾经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只有1994年的佩里以及1998年的科恩;相应的,中方访美的也只有1996年国防部长迟浩田、1998年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以及2003年国防部长曹刚川。较之外交、经贸领域的交流,中美高层军事交流水平都相差甚远。 在脆弱性上,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高层军事交流总是第一个“受害者”,因而素有中美关系“晴雨表”之称。90年代以来,诸如1995年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1996年美国干涉中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演习,1999年发生“炸馆事件”,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上任以及“撞机事件”都曾导致中美高层军事交流的中断或推迟。 从2002年10月中美两国元首宣布恢复两军交流至今已近三年,双方军事合作不断“小步前进”,此次拉氏到访,两国国防部长将完成互访。这样平稳的三年在198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中仅在1990年代后期出现过。因此,拉氏此访是“9·11”以来中美关系迎来一个平稳发展期的明证。 今年以来,尽管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五角大楼在其中尤其扮演了消极的角色,但是拉氏访华说明,中美关系在战略层次仍然保持稳定和发展,我们听到的杂音尚未到达影响中美关系全局的程度。在对中国走向作出明确判断之前,鹰派如拉氏者也必须到中国实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实际、战略意图,了解当代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队的真实面貌。当然,中美双方都不会满足于目前军事交流的水平。未来,双方可以在几个方面谋求中美军事关系的发展。 第一,强化高层军事交流的稳定性。在中美的彼此猜疑中,军事安全领域的猜疑无疑是最重的。换个角度来说,军事安全领域就是最需要交流、最需要增信释疑的领域。然而,如前所述,这个最需要呵护的领域,在危机关头总是成为“最受伤”的领域。为此,让高层军事交流超越中美关系的风风雨雨,应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拉氏此次来访,再加上9月两国首脑在纽约的会晤、11月布什总统来访,都是“固化”这种交流的机会。 第二,在高层军事交流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强中美实质性军事联系。中方可以考虑同意在两国国防部长之间架设热线。双方可以开始探讨在海上安全方面加大合作力度的可能性。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既是两国安全的实际需要,也是化解传统安全疑虑的有效途径。既然中美在传统安全上均不愿明确将对方视为敌手,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有共同的安全需求,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作为增信释疑突破口是可能的。既然我国早已超越冷战思维,与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举行过各种类型的演习、合作,与美方举行沙盘推演甚至联合演习的可能性也同样存在。 第三,在更高的地区、全球层次审视两军关系。中美两军关系的意义远远超越双边。在东北亚地区,一个崛起的中国、一个“重新出现”的日本、一个依旧强大的美国如何长期和平共处,是三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显然不是加强美日同盟就能解决的。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对话、中美日三国展开某种形式的三边战略对话、乃至构建包括中美日在内的地区安全机制,都是需要严肃考虑的选项。在全球层次,中美两军在反恐、重大灾害救援、维和、不扩散等“全球问题”上的合作,则是另一个有待发展的领域。 拉姆斯菲尔德姗姗来迟,但毕竟是来了。来的都是客。希望拉氏的访问能够推动中美两军关系更上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