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的《少女像》(读有所思)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3:1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少女像》 庞培 著 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定价:26.00元 众所周知,“少女”是西方文学一贯的主题,譬如在普希金、蒲宁、里尔克、亚默等众多西方诗人笔下,“少女”是被反复书写的文学母题。但中国文学传统是不书写少女的,从不给予少女以主体性的赞颂地位,即便《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写少女的篇章,但说的也是男人想求得一个幽贤贞静的女子作他的配偶。少女在中国文学中历来缺乏精神性、理想性,当然更谈不上地位了。 随着现代性在中国的发生,中国文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些前所未有的主题出现了,但或许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强大吧,“少女”这一主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吸引作家们的注意力,当然更谈不上他们在这一主题下大显身手了。 中国的少女们还需要漫长的等待,等待一位来自本国的作家从内心深处出发去召唤她们、欣赏她们、礼赞她们,为她们易逝的青春之神秘戴上常青的桂冠。时间到了2005年,诗人庞培以一本红色的《少女像》完成了这一早该完成的使命。一个惟一真正懂得少女的诗人向中国少女们走来了。为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庞培是中国少女之美的第一个关注者与发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庞培对中国少女之美的发现与书写很自然地得利于丰富的世界文学中有关少女这一主题性写作,但这样说并非是指他仅是一个世界文学的模仿者。让我再重复一遍,庞培不是一个模仿者,而是一个有着丰沛激情的创造者。比如他那表面上的俄罗斯式的抒情性就染上了一个纯中国式的风貌,他的文字具有一个典型的现代中国诗人的热情。热情是庞培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他天生成为一名作家的基因。又比如他笔下的《少女像》并非蒲宁式的哀婉,或哀婉中的惊心动魄。庞培笔下的少女更具有生命的热情。也正是热情使庞培的语言更为敏感恣肆,音域更为广阔舒展,庞培的少女倾向于生、倾向于自由、甚至洪亮,他绝没有蒲宁那种暗淡、零落。读庞培的《少女像》往往让人喘不过气来,他那太炽热的才情、他那魔术般的时常浓得化不开的文字如疾风般畅快淋漓、迎头撞来,我们好像真的乘上了他歌声的翅膀与他的文字一道飞向了远方,不是轻盈地而是火热地、饱满地、坚执地飞向了远方。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08日 第二十四版) 作者:柏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