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需要善用(百姓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5:01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中国青年报》9月6日报道,澳门的陈劲草热心资助广西贫困女生周彤上学,一年多时间就寄来了1.2万元。双方签订的协议约定:陈劲草负责周彤上学的学费、生活费;而周彤不许退学,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本科,否则双倍返还资助金。然而,面对这份爱心,周彤备感压力,终于背着资助人离开了学校。陈劲草一纸诉状将周彤一家告上法院。

  承载爱心的资助金,竟成为付出者与接受者反目的起因,这样的尴尬不禁让善良的人

们觉得悲哀。爱心之所以在双方的心中变质,并不是因为爱心的脆弱,而是因为他们对爱心认识的错位。“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我之有德于人,不可不忘。”如果“不可忘”和“不可不忘”成为人们对待爱心和资助金的认识,那么关于爱心成祸端的闹剧,爱心会变质的疑惑就不会发生。

  “不可忘”意味着对爱心的感恩。只有学会感恩才能使爱心的效用充分发挥,如果不懂得感恩,就会对爱心产生错误认识:要么是把爱心看成是应得的待遇,不知珍惜肆意挥霍;要么是把爱心看成是负担,处处逃避。于是,爱心所能起到支撑作用和爱心所能传递的关怀便被消解,爱心成为一种单向的徒劳的牺牲。自然,付出者不会再有关心的动力和奉献的热情。新闻中的周彤就缺少这样的感恩,在离开学校后她不仅没有向捐助者说明情况,而且还继续心安地接受他的捐赠。

  “不可不忘”意味着对爱心的宽容。爱心只是一种道德的权利,并不是一种行政权力,付出者不能随意对接受者进行约束和施压。如果他们以为付出了爱心就一定要有回报,就会使爱心成为一种投资,不仅其中蕴藏的关怀和爱意被严重地消减,而且还会使接受者觉得自己在被施舍。他们会变得道德焦虑,害怕自己的表现会亵渎爱心。这样的“念念不忘”把爱心的无私和无求变得面目全非,难免使人产生质疑和困惑。新闻中以强制协定监督爱心的陈劲草显然犯下了这样的失误。

  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因为会思考,人们可以对复杂世象做出正确的解读;但同样,因为会思考,人们也可能对同一现象做出错误的判断。当错误的意识引导人们的认知和行动时,人们就会成为脆弱的芦苇。而在这场闹剧中,对爱心“不可忘”者的健忘和“不可不忘”者的牢记,正是造成爱心变味的原因,是他们的错位认识酿成了“芦苇压伤芦苇”的悲哀。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08日 第二版)

  作者:李劭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