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为何见火不救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1:44 法制日报 |
“新华视点”记者 周立权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尖子村农民修文国的家近日突起大火,危急时刻村民们数次求救,但范家屯镇民营消防队因该村没有交防火费拒绝出火警。众村民眼睁睁地看着修文国的房子付之一炬。 这起“见火不救”事件激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有人对民营消防队的冷漠进行谴责,也有人对民营消防队的尴尬处境表示理解。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一场不救之火,在烧光修文国3万元家产的同时,也“烧出”民营消防队的生存困局。 村民不交防火费,民营消防队拒绝出火警 8月23日下午,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民营消防队,45岁的消防队队长孙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8月5日拒绝给修文国家出火警一事,仍无法走出“见火不救”的阴影。面对众多村民“太绝情”、“有悖于道义”的指责,孙国华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据孙国华介绍,1999年,通过向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政府请示,并经过镇人代会同意,他与大哥和三弟筹资近五十万元,于同年10月17日成立了范家屯镇民营消防队。当时镇里同意每年的防火费由其代收,按人头每人收1元钱。范家屯镇上7万人再加上下辖的村屯5万人,共计12万人,如果这笔钱能到位的话,消防队除了支付招募人员的工资、设备维护和更新外,还能略有盈余。 据了解,孙国华兄弟3人改装了3辆消防车,同时向社会招募了18个人,组成3个战斗组。从那时起,这个民营消防队就承担起了方圆204平方公里、镇里5个街道办事处、镇下辖的24个行政村、241个自然屯的救火重任。 消防队运营一年后,孙国华一算账发现赔了8万元。于是他就与镇里协商,最终镇里决定,农村每人收2元,镇里每户收3元。可是2003年前镇里代收期间,除村屯外,镇上居民应交的防火费一直没收上来。没有办法,范家屯镇于2001年和2002年给消防队每年“补助”5万元。消防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艰难度日。 2003年,防火费作为“农民负担”被吉林省有关部门砍掉了。“这样,消防队就不得不逐个村屯签协议。有的村干部就说,村民都不交,签协议更无从谈起了。24个村屯中只有13个签了,所以我们就不能为不签协议的村服务。”孙国华无奈地说。 民营消防队,一个尴尬的称呼一个特殊的身份 据了解,身处同样尴尬境地的不仅是孙国华一个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村火灾数量居高不下,而公安消防队都设在中心城镇,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是公安消防部门大力提倡的。据初步统计,吉林省现有的消防队共有企业消防队、农村自救治消防队和民营消防队等7种类型,总队数为803支。 除一些消防队因为“挂靠”企业,日子稍稍有些保障外,其他消防队都和孙国华一样,面临资金短缺的困扰。吉林省德惠市民营消防队,每年近3万元的费用支出,让创建者尹维增感到维持困难。 与没有资金来源相比,民营消防队的“身份”更特殊。范家屯镇民营消防队成立五年多来,没有任何审批手续,没有收费许可证,没有营业执照,显然它的存在近似一个“黑”组织。只是由于它有利于当地的消防,暂时还没有人对其存在产生质疑。 民营消防队尴尬的身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收费的资格。吉林省工商局注册分局一位负责人称,如果民营消防队不以营利为目的,则不需要到工商部门注册。 专家认为,政府不应对公共消防完全“放手” “见火不救”事件出现后,虽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政府、村民,还是业内专家,都认可民营消防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吉林省消防总队一位姓张的负责人说,民营消防队比正规的消防队优势大。将民间力量纳入消防动员体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正规的消防队由于辖区大,从接到报警到确定起火点再到消防车赶到火场,需要较长时间,不利于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民营消防队正好补充了这一不足。 孙国华统计的数字验证了吉林省消防总队这位人士的说法。范家屯镇消防队成立至今,已及时有效地扑救火灾2161起,为广大村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一些专家也阐述了他们的见解。吉林省“全国首届十佳律师”王海云说,从法律层面上讲,这个消防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消防作为公共服务如果由私人来提供,必须进行良好的制度管理。政府把这项职能“下放”给民营消防队,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合理性,但政府不应就此“放手”,除了对其实施监管职能外,还应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不能全部退出。(责任编辑苏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