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中该不该引入方言教学?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3:31 信息时报 |
今日开讲 新学期到来,上海市六年级学生课本中出现了一篇介绍上海方言的文章《侬晓得伐》,在本来就被认为有沪语情结的上海引起了不少争论。 王庆原: 该,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首先、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底蕴,有时只有通过当地方言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出来。方言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促进人们思维的多样化,进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其次、有利于文化的统一性。越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越有可能促进普通话的发展和推广。许多地方方言中生动的语言元素被普通话吸收之后,不但没有削弱普通话,相反的却大大丰富普通话。 潇湘雨: 不该,方言对方言,结果是无言———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性语音习惯,让其自生自灭好了,将其引入基础教学,是地方狭隘思想膨胀的结果。大家都说方言,交流就困难了。前几年,我到广州东莞南庄镇办事,发现当地一企业老板听不懂普通话,而他的粤语更是让我摸风,最后只好靠该镇政府的一个干部当翻译,好难受! 余清明: 应该,最好多学几门拓展视野———我们要求孩子了解“结绳记事”,要求学习“甲骨文”、“象形文字”等知识,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学习方言?中小学生还在学习外语呢,怎么就没人说学外语弱化普通话的推广?何况上海没有将方言作为“主课”,只是将其列入一周一课时的拓展性课程。学习上海吧,让学生了解、掌握本地方言,有利无害。 树叶: 不该,被大众接受的才能列入教材———上海话很难听得懂,上海人和外地人打交道,大部分人都说普通话,只有上海人自己说话时,才使用本地方言,这说明上海话的适用范围正在逐渐缩小。一种语言,如果有局限,就只能够在生活中去交流。它只有在被大众认同时才能够“登堂入室”,载入课本或者词典,成为流行语言。因此,把只有上海人才听得明白的方言直接纳入课本的做法,显然有点勉强了。 胡艺: 应该,但不能太早引入———应该只对初中和高中学生实施这项教学规定。因为,小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在叙述、表达语言方面还未能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此时,若不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就草率地设置方言课程,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对普通话更加疏远,或者造成很多学生操一口夹生普通话或夹生地方话的现象。另外,方言话毕竟只在本土或非正规场合使用,学生学习的重点依旧是普通话,因此方言课程教学内容应有节制,合理地安排,如每周一节课的频率来设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传承方言文化的终级目的。(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