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4:55 人民网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积极探索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新模式,多渠道筹措公共事业的发展资金,大力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产品无限扩大的需求。

  【关键词】和谐社会 公共事业 非营利组织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物质条件,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也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课题。这些要求反映到公共事业上,就是要积极探索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新模式,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业产品无限扩大的需求。

  一、和谐社会对公共事业的要求

  公共事业,就是指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公共事业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政治、法律、国防、治安、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设施到城市规划、公共道路、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天气预报、科学研究,从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到广播、电视、教育以及防洪、抗旱等,都属于公共事业。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看,公共事业也都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即是用来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与私人产品相比,在消费方式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根据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具备程度的大小,公共事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即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行政管理、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社会保障、大中型水利设施、公共卫生、气象等;一类是准公共产品,即具备上述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外部收益的那些产品,如高等教育、医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下水道系统等公用事业、邮电、通讯、铁路、水、电、气等。

  和谐社会对公共事业的要求,最突出的就表现在要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的公共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公共产品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人们不再拘泥于只有科、教、文、卫、体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传统认识,只要关系到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事业都是公共事业。另外,即使对同一类型的公共事业,人们的需求也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同样是文化事业,有的爱好电影,有的爱好电视剧,有的爱好其他的艺术门类等等;又如体育事业,有的爱好足球,有的爱好篮球等等。所有这些都表明,现代社会人们对公共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素质的日渐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等也不断增强,反映到公共事业领域,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吃得饱,穿得暖”的要求已成历史。从能够接受教育到渴望接受更多的教育,从社区的环境卫生到社区的医疗服务,从有房子住到希望住好房子,从经济增长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人们都普遍予以高度关注。

  和谐社会对公共事业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决定了社会必须要加大对公共事业产品的资金投入,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事业产品。公共事业产品的资金投入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非单一投资主体所能承担,或单一主体的投入不能取得最好的效率,因此,除公共财政的投资以外,我们还必须要积极探索多种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企业的资金加入其中,走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当这种公共投资和非公共投资共同作用时,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方式便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了。

  第一,公共供给,即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属于这种公共提供的公共事业产品,主要是公共事业产品中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法律、基础科学研究、气象、大型水利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之所以采取这种供给方式,是由它们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这类公共事业产品虽然成本高昂,但它可以同时供许多人消费,因而每个消费者所分摊的费用并不是很高,这就使成本分摊的制度成为可能,而这种成本分摊的制度就是通过税收,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这类公共事业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成本,如多一个人收听天气预报与少一个人收听天气预报其成本是一样的,因此,政府没有理由向这些新加入的消费者收费,相反,不收费还能提高它的使用效率;另外,这类公共事业产品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即使要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困难的。

  第二,市场供给,即由市场来生产公共事业产品,并有偿向社会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提供者就是市场的主体,实行企业化经营,并有一定的利润。但由于这类产品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生产企业一般都要接受政府一定程度的管制。能够采取这种供给方式的公共事业产品,一般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即具有一定外部收益且生产风险较大,或前期投资较大,私人部门不愿意或一时没有能力投资,或者由于行业的特性容易产生垄断而导致效率下降的产品,如城市的公交系统、水、电、煤气、暖气、电讯、邮政、铁路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采用这种供给方式,既有效地配置了社会资源,又遏制了“免费搭车”现象的蔓延,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多地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第三,混合供给,即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事业产品。这种供给方式是由于它们既具有外部收益又具有内部收益的特点而决定的。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成本价格为基础,是一种非营利的提供方式,二是有明确的受益对象,三是收费和补贴并重,有的补贴比例还相当高。这种方式是现代社会公共事业产品的主要供给方式,如高等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体育产品等等。

  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公共事业产品的主体多样化,不仅政府是生产公共事业产品的主体,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是生产公共事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二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因此,政府天然就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管理公共事业的主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表现得更加突出,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弊端才日渐显现出来,如财政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等等。因此,政府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公共事业。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看,企业是市场的基础,具有效率高、适应社会需求快等特点,再加上企业也有拓展生存空间的激励,因此企业涉足公共领域就成为必然。然而,企业涉足公共领域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为了保证企业和公众的双赢,作为公众代表的政府就必须要加强对涉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要从价格、产品与服务质量上进行监督和管理。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政府、个人和家庭、公民社会三元结构有机构成的社会,有很多的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和企业都解决不了或不能很好解决的,如社区的公共卫生、赈灾救济等问题。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些社会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从环境保护到社区服务,从扶贫开发到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从经济中介到慈善救济等领域,第三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它独特的功能。因此,这些社会组织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我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希望工程,十几年来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贫困失学儿童。【1】【2】

  作者:周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