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茗钧:车·友·福(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4:58 人民网 | ||||||||||||||||
初试牛刀 助万得福一举成名 1993年,杨茗钧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他主要负责采集全国各地企业的信息并在报纸上发布。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贸汽车用品展示会上,触觉敏捷的杨茗钧发现了一个一半封了镜面釉的车身前盖,他非常好奇。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一位台湾汽车装饰行业老板带过来的,想在大陆转让此项技术。杨茗钧觉得此项技术前景广阔,可以与他们合作,于是他就留了张名片。第二天,台湾营销经理便与杨茗钧取得联系,希望与他合作,并委托杨茗钧做大陆的加盟工作。就这样,杨茗钧与汽车装饰结下了不解之缘,真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 虽然与台湾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如何在全国各地推广此项技术成了杨茗钧需要克服的首个难关。因为当时中国大陆已经有了几家小有名气的汽车装饰店,而且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迅速打开中国大陆的市场,采用规模经营显然是行不通的。眼光敏锐的杨茗钧一眼就看出了汽车装饰行业的“软肋”:技术含量低,经营模式守旧。于是,他决定大打“技术牌”,恰好台湾提供的“防爆太阳膜”技术含量高,是进军中国大陆汽车装饰行业的一面非常理想的旗帜。但是,“防爆太阳膜”价格相当高,大陆的车主能不能接受呢?又是摆在杨茗钧面前的一大难关。当时,大陆汽车装饰行业已经有了汽车贴膜技术,所贴的是黑膜,效果很差,里外都看不见,它因价格便宜而为车主所青睐,而“防爆太阳膜”的价格比黑膜高十几倍。如何让大陆的车主接受这种新事物,成为决定台湾技术能否在汽车装饰行业立足的关键所在。 经过一年的推广,防爆太阳膜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台湾方面提出在大陆成立万得福汽车装饰公司,任命杨茗钧为公司副总。这一年,杨茗钧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爱车如命的他终于找到自己喜欢并能够施展才华的行业,于是,他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准备在汽车装饰行业大显身手,大干一场。 创友福鸿业大展 1998年,杨茗钧创立了友福汽车服务公司,开始了新的征程。有了在汽车装饰行业的工作经验,推广“友福”这个品牌,对杨茗钧来说是轻车熟路,轻松过关。这次,他选择了的突破点是“车身封釉”,推广的方式是“点火烧车”。当时,汽车美容的流行方式是打蜡,杨茗钧在打蜡的基础上独创了封釉技术,通过封釉对汽车表面进行保护。杨茗钧说:“这项技术不同于打蜡,高于打蜡。它主要是通过药剂和工具,在车的漆油表面涂上一层‘隐形罩衣’,可以起到防酸、防碱、防火的作用,而且一年不用打蜡。”为了顺利地推广此项技术,杨茗钧邀请记者参加现场演示会,把车盖一半涂上釉,另一半不涂,然后从油箱里抽油点火烧封釉的车盖。一把火烧旺了友福。 一个公司可以一举成名,也可能昙花一现。友福成立六七年,平步青云,始终走在同行业的最前列,原因何在?原来杨茗钧手中有三件“杀手锏”:技术领先、紧密结合时事、提供人性化服务。 杨茗钧平和的外表背后却蕴含着一股冲天之气,想别人未曾想,干别人不敢干,才思敏捷,创新不断。现在的友福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成为誉满京城的汽车美容院,在汽车装饰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开拓实力和领跑能力。 厚道生财 “要做事,先做人”这是中国古训,很多成功人士无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在做人方面,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诠释。杨茗钧有自己独特的做人原则和生财之道,那就是:“与人为善,厚道生财”。 杨茗钧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在谈到信佛的感受时,他说:“信佛教人说话不打狂言,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还讲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有一次卖汽水,别人多找了他20元钱,当时挺高兴,不久自己的戒指就丢了,感觉这是报应,从此以后再也不贪图便宜。他说,不管别人抱着一种什么态度与你交往,你都要善待他们,如果你付出的善,别人即便回报的是恶,他总会有一天被感化。 杨茗钧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车主满意,我希望每个车主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也把每个车主当作自己的朋友。钱多不是福,朋友多了才是福。”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做到了这一点,有天晚上,一个顾客在友福贴了防爆太阳膜,第二天早上又开车过来说前风挡炸了,杨茗钧二话没说就安排员工给车主换上前风挡,重新换上太阳膜。车既然已经开出友福了,前风挡破裂也不一定是由于贴膜造成的,友福完全可以不管。杨茗钧解释说:“这样的事一年也遇不上一、两次,有点损失也没什么,只要顾客满意就行。”正是凭着朴实、善良、厚道的人格品质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杨茗钧获得了同行的尊敬,赢得车主的认可和赞美。他现在已经成为汽车装饰行业的权威,成为广大车主和车迷的老朋友,他还经常作客各大媒体各挡汽车类节目,给车主讲课支招。杨茗钧笑着说:“我因车交友,因友得福,何乐而不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