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央政令不及地方训令:县官不如现管的标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0:08 红网

  截至10月15日,河南省清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入股煤矿人员356人,入股资金3161.41万元,已撤出2327.41万元。有意思的是:目前撤资的356人中,无一人是在国家四部委公布期限前撤资,其中237人是在河南省加强督察后方才撤资的。(10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上述这副景象似曾相识。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中写了一个“卸甲”的故事:

年羹尧从西北征战得胜回朝,带领手下众将领觐见雍正。时值盛夏,天气炎热,雍正见众将一个个顶盔贯甲捂得严严实实,出于体恤下属之意,传令众人“卸甲”。没想到接连几声“去甲”,众将没一个有脱的动静。最后只听得年大将军复述了一句“卸甲”,大家才齐刷刷脱去衣甲。

  河南“红顶煤商”的撤资过程恰好是“卸甲”故事的现代版。众所周知,中央四部委严令官员撤资的期限是9月22日,但在9月22日之前,尽管中央喊了好几声“撤资”,河南没有一位官员主动撤资。直到河南省政府也命令“撤资”——不过将撤资退股的最后期限宽限至10月10日——再加上为期5天的督察,“红顶煤商”们才纷纷撤资。

  仔细拆解一下,无论是拒绝“卸甲”皇命的将领还是无视“撤资”中央政令的红顶煤商,都熟知同一条官场定律:县官不如现管。他们都心如明镜一般地知道:违背直接上级指令的代价远远大于违反最高层级机关命令的代价。因为在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内部,官员荣辱成败的最大决定权往往操纵在近在咫尺的直接上级手中,而远在天边的“中央”却常常鞭长莫及。那些“红顶煤商”心中自有精明的计算:中央政令虽然言辞激烈,但中央政府单枪匹马对付千千万万个官商,指令层层下达、效力层层递减,最终注定是力有未逮,即使过了“9.22大限”还不撤资,处罚也未必会准确无误地落到自己头上;而地方训令的杀伤力则大得多,一旦动了真格,“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怕是都有可能。因此,惟有地方训令才有中央政令所不及的“奇效”。

  皇命不敌军令,这让雍正皇帝对年羹尧起了杀心,因为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同样,中央政令的实际效力明显不及地方训令,受损的是中央的权威。事实上,自中央四部委提出“9.22撤资大限”以来,从内蒙古官员的“令丢官不撤资”到山西官员的“明推暗持”,中央政府的权威一直受到有形或无形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撤资”已经不仅是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的一项措施,而已经升华成为一场捍卫中央权威的战斗。

  然而,自上而下、层层授权的压力型权力体制决定了县官不如现管现象的存在,不突破体制性障碍,类似中央政令不及地方训令的困局就无法消除。因此,治本之策莫过于变更单向和单极的权力体制。有评论者指出,“伸张民权”是捍卫中央权威的最佳方法,真可谓一语中的。若是决定官员成败荣辱的决定权操之于普通公众之手,凝聚民意的“撤资”的中央政令一下,哪个红顶官商敢不望风披靡?

  (稿源:红网)

  (作者:毛飞)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