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哪有闲钱补笊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2:17 舜网-济南时报

  济南地区曾流行唱一首民谣,为人熟知。谣曰:“黑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了山后头,把媳妇背到了炕头上;烙油饼,喷喷香,媳妇媳妇你先尝。娘病了,想吃梨,哪有闲钱补笊篱;媳妇想吃大鸭梨,打着灯笼去赶集;赶东集,赶西集,买了梨,削了皮,悄悄藏在被窝里,‘媳妇媳妇你吃梨。’”整首歌谣,明白如话,虽浅显,却讲了一个为子女的大道理,讽刺了那些结婚后不孝敬老人的不肖之子。

  歌谣中的“哪有闲钱补笊篱”,是济南人常用的一句熟语。要弄清楚它的含义,得先从笊篱说起。笊篱何物?现在家庭中已不多见,《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用金属丝竹蔑或柳条等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长柄,用来捞东西。”捞什么东西?词典语焉不详。老百姓心里却明白,捞的是面条、水饺、丸子、蔬菜等水(或油)中物。

  笊篱,起源很早。《封神演义》中说姜子牙编过笊篱;唐代安禄山受的赏赐中就有一把银笊篱;《西游记》说过“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原来那笊篱眼稀,行者变得钉小,往往来来,从眼孔漏下去了,哪里捞得着”(第四十六回)的话;清代时,饭店门前也是挂一把笊篱作为标志。宋末元初的戴侗所写《六书故》就有笊篱的记载:“今人织竹如勺以漉米,谓之笊篱。”在旧年代,笊篱几乎是家庭必备之物,自不必细说。近几年,一种不锈钢制作的漏汤勺已将笊篱取而代之。

  拿着“闲钱补笊篱”,是说钱花的不是地方,用非所急。这句熟语其实早在元剧中就已多见。如:萧德祥《杀狗劝夫》二:“你怀揣着鸦青料钞寻相识,并没半升米施(音展,稠)粥,单有一注闲钱补笊篱。”《秋胡戏妻》二:“奶奶道,等货郎儿过来,买些胭脂粉搽搽。我梅英道,秋胡去了十年,穿的无吃的无,奶奶也,谁有闲钱补笊篱?”再如,《黑旋风双献功》第三折“(带云)还有精着腿,无个裤儿穿的。(唱)谁有那闲钱补笊篱?”

  关于“哪有闲钱补笊篱”的起源,有好几说。

  一种说法是:笊篱并不是常用之物。所以笊篱坏了之后,不必急着花上钱财去修补它。可以等着有了闲钱的时候,再去修补它。《元剧俗语方言例释》“补笊篱”条曰:“不急之物。”与这种说法相近的一种说法是,笊篱,本来就是漏水之物,拿着闲钱,欲将笊篱的眼儿一个一个修补上,是徒劳无益的。

  另一种说法是民间传说。说从前有个农夫种了一片梨树。收获季节,来了一个道士化缘,农夫将道士打发满意后,道士给他出主意:“你要想梨子长得更好吃,就买些白布把梨子罩起来,这样梨子不分阴阳面,会更脆更甜。”第二年,道士又来此,看到梨树并没有罩起来,便问农夫,农夫回答:“我现在哪有闲钱布罩梨。”结果后来以讹传讹,“哪有闲钱布罩梨”成了“哪有闲钱补笊篱”。

  还有一种说法:“补笊篱”是古时道士乞求施舍的一种方式。持这种观点的是王瑛的《诗词曲语词例释》。王举的例证是,《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两个主管在门前数见钱,只见一个汉,浑身赤膊,一身锦片也似文字,下面熟白绢绲拽扎着,手把个笊篱,觑着张员外家里唱了个大诺了教化。口里道:持绳把索,为客周全。主管见员外不在门前,把两文钱撇在他笊篱里。”因此,“闲钱补笊篱”引申为胡乱施舍。

  实际上,以上说法,都有牵强附会之处,似未尽确。当然,想给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民间熟语溯源,实在是一件比登蜀道还难的事儿。□张继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