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进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2:33 东方早报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全文发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此前一天,新华社授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上述两份官方文件“题材重大”,虽阐述内容有别,亦不缺乏内在的关联性。基于对现实国情的清醒把脉,早报评论员以为,白皮书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何况,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中国政府还是首次向国内外发布有针对性的专项白皮书。

  一国人权保障程度可谓一国民主政治成熟度的一个直观计量指标,2004年和2005年,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上一年度的“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白皮书”,其间,人权保障被首次入宪。从人权事业进展到民主政治建设,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通过两份内容涵盖面不同的白皮书,观察和体味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进展。谁若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这种进展是不客观的。

  历时27个年头的改革开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相伴相随、互为因果。其间每次执政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均从政治理论层面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突破和实践指导,其中又以十三大以来的历次党代表大会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最为显眼。直至前不久刚落幕的五中全会,虽说主题着重围绕十一五规划,但亦有较大篇幅论及民主政治建设内容和愿景。

  改革开放早期和中前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依赖体制内力量推进。随着国家开放度逐渐加大,以市场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公民社会开始渐生渐长,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热情、参与诉求不断积累,生长出推动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力量。至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与舆论力,成为共同推进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力量。

  自十六大特别是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国家的社会管理政策日益注重于“善政”。这种可喜变化值得肯定,但我们仍须直言不讳地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语境下,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理想的政治状态不能只局限于“善政”,而必须主动追求国家的“善治”。

  所谓“善治”,其实就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及各种社团组织的良好合作,“和而不同”———实现天下大同。参照现代政治学的一般理论,公民社会在中国发育系已有的市场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改良”的共同作用使然,它既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民主政治开花结果的“土壤”。亦即,现代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育的社会基矗人们尤其是政府必须弄明白,民主不是政府替公民作主,而是国家鼓励、放手并充分保障公民自我参与政治生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并非简单的个体行为,而主要依赖公民社会作载体,通过各种民间组织和社团,将分散的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立场表达集中起来,使公民民主政治权利实现于有形、有序和有效。对此,政府当有清醒认知,并对民间组织和社团的发展持积极态度。

  构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缺一不可。现状是:物质文明所包容的环境友好、劳资和谐、资源可持续都存在大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政治文明反映于体制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如此这般,致使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虚化”,社会法治进程缺少“政治支撑”……所以,民主政治建设事实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把进门钥匙。

  如白皮书开篇所言,“民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在这个意义上,白皮书在一定意义上是政府继续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承诺书,为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计,人们希望看到政治文明建设能够提速推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