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中全会引领中国人共同富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3:3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计划”变为“规划”

  “十一五”规划的最大特点是放弃了过去50年来一直使用的“计划”二字,采用了可翻译成英语“蓝图”的“规划”一词。有关专家解释说,此间一直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将向市场主导型经济开发转变,“十一五”规划反映了政府的这一意图。

  与过去不同,政府并未设定具体领域增长目标,只是描绘出蓝图,这表明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宏观经济调整。“十一五”规划是新领导集体制定的首个五年发展规划,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为治疗中国20余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痼疾,“十一五”规划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大前提,提出收入再分配、地区间平衡发展、科技革新等解决方案并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圈。

  引人注目的是,“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将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战略。在中国推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出口依存度高导致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等,这些使中国政府意识到开拓内需市场的紧迫性。

  摘自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原题:中国经济开始向市场主导型方向转变。

  作者尹亨植赵明译

  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

  中国将对不计代价的经济增长政策说再见。在从2006年至2010年的经济规划中,缩小收入差距、增进社会福利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是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的核心内容。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政策带来了某些社会弊玻在过去几年,中国的贫富鸿沟急剧扩大。中国的医疗保健体制也存在诸多弊端,10亿农民和3亿城镇居民中许多人没有医疗保险,看不起玻不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被抛弃。共产党此次会议上全新的课题就是试图弥合这种过大的贫富鸿沟。

  中国的经济发展指导方针发生了转变,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从“增长率优先”到“可持续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这种转变源于共产党领导人提出的构筑“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摘自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原题:中国领导层对贫困作出反应,中国踩刹车———不计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遭摒弃,增进社会福利成为政策重点。

  作者卡尔·格罗勃汪析译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中共最高决策层发表的一份政策公报显示,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力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医疗体系等,缓和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一公报将构成新的五年经济规划的核心,它体现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自就任以来推行许多政策。上述公报是在为期4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公布的。

  中国官方媒体援引会议的公报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尽管中国领导人为过去5年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领域的长足进步感到高兴,但他们同时也对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日益警觉。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原题:中国力图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作者理查德·麦格雷戈

  把人均GDP作为目标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新领导集体诞生后制定的首部发展规划。

  2002年中国提出2020年的GDP达到2000年的4倍的目标,与这次提出的人均GDP的目标处于同一方向。按“十一五”规划,2010年的人均GDP将比2000年的翻一番。

  以前制定五年计划都是以经济增长率为目标,这次罕见地把人均GDP作为目标,这一变化表明了对个人生活富裕更加重视的态势。

  摘自日本《富士产经新闻》,原题:2010年中国人均GDP要增至2000年的2倍。胡连荣译关注港澳长期繁荣中共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

  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同时提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大业。

  “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同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摘自香港《成报》,原题:五中全会闭幕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20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