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治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4:37 深圳特区报

  李鸿忠同志在深圳市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的报告中,就即将实施的“治庸计划”作了专门的论述。他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深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深圳干部队伍的状态,全面阐述了开展“治庸计划”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对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深圳的“治庸计划”的实施,意味着今后在深圳除了“出问题”的干部要继续受到

追究外,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太平官”,也将难享太平。

  实施“治庸计划”思想认识要先行

  贪官亡国、“庸官”误国是一种世界性的官场瘟疫。惩治贪者、庸者,选用廉者、能者也是古今中外吏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贪官徇私舞弊,损公肥私,侵害民膏,玷污政府,为世人所愤恨,自然成为各种政纪所严苛,绳之法网恢恢,可谓众矢之的。但庸官则不同,其错不大不小,不痛不痒,是一种不好不坏的官嘲第三种状态”。且相对贪官而言,平庸之官人数更不在少数,有法不责众之虞。

  对治贪和“治庸”判然有别的态度,来源于一种认识:“庸官”虽无功,但也无大过,危害不大。细究起来,治庸因重罚不够格,轻罚不足戒,反倒难以下手。这种认识如此之深,以至“庸官”们因平庸被换了下来,他们会振振有词地提出质问:“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三不违法犯罪,为什么把我拉下来?”

  “庸官”危害小吗?宋代陆游诗云:“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病人碰到了庸医,乱治一阵,小病会变成大病,大病会被送掉性命。“庸官”的坏作用也应作如是观。

  人们对“庸官”形象并不陌生,说斯文一点,就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叫邋遢一点,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一种人物。细分起来,我们可将“庸官”分为四类:

  一类是“才庸”。这类人才能低下,本事不足。往往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终日碌碌无为,消极应付,不思进取,混日子,熬年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二类是“心庸”。这类人不是没本事,而是有力无心。这种人满脑小聪明,有利则干,无利不干,出工不出力,无利不干活。

  三类是“德庸”。即能力不往正道使,终日经营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搬弄是非,阳奉阴违,阿谀奉承,专心功利,不顾其他。对私是能者,对公是庸者。

  四类是“志庸”。这些人自认怀才不遇,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自甘堕落,由能者蜕变成庸者。

  人民选择与供养干部,是要他们以积极的活动,为老百姓谋福利。但“庸官”之为政,就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花纳税人血汗钱,却不干事、干不成事、甚至干坏事。因为“庸官”的“不作为”,使一些地方丧失了多少发展的大好机遇;因为“庸官”的“不会作为”,一些地方白白交了多少冤枉“学费”;因为“庸官”的“乱作为”,一些地方常常做出一些违反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庸官”的作派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我们事业的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庸官”与贪官一样都可恨,都要治。

  “治庸”是现实发展的呼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大多数干部都有明确的人生态度,为“官”一任,造福一代,为政一地,服务一方,足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然而,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提出的更艰巨的任务、更大的挑战、更高的要求相比,少数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不适应的,他们“占位子,装样子,混日子”,不能尽职尽责,拿不出一点干劲,留不下一点政绩。试想,如果任由这些干部继续疲疲塌塌、庸庸碌碌,继续干不好又不交“枪”,怎么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又怎么能实现新的目标?因此,“治庸”已是刻不容缓。

  “治庸”的首要问题是“治思想”。人的思想是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然而思想一旦形成就要支配行为,先进思想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落后的思想产生消极颓废行为。

  “治思想”主要强调要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有些干部不以当“庸官”为耻,是根本没有解决好为“官”之本的问题,即为谁当“官”和当“官”为谁的问题。这说到底是个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党、有群众,思想上有远大理想和目标,就一定会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一定能够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手中权力造福社会。

  “治庸”就是要让“南郭先生”下课

  所谓“治庸”,就是对为“官”从政者的平庸行为进行治理整改和责任追究。“治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率,督促那些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把本职工作做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它凸显了这样一种理念: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如果“官员”享有这个权力,没有为民所用,那就会因不作为而受到责任追究。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为民用权,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才是为“官”的理性选择。

  治理“庸官”需要更新理念,更新体制,更新某些传统的为政之道。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四种合力来综合治理“官潮的“第三种状态”。

  一是强化动力。我们干部队伍中的能者往往是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他们辛勤劳碌,承担了大量工作,有时反而因为积极工作而受人非议。因此,对这些干部应给予重奖和重用。能者多劳,多劳就应多得。奖能、用能本身就是最好的治庸。应该让能者有事业成就感,有进取的动力。“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大胆起用那些靠得注有本事、敢闯敢干的人,为敢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撑腰壮胆、说公道话。指挥所向,有利于形成比贡献、比实绩、比进取精神的导向,有利于引导干部实现三个转变:由“太平官”到“风险官”的转变,由“清闲官”到“勤政官”的转变,由“言语官”到“实干官”的转变。

  二是增大压力。现代政治将朝公共政治的方向发展,社会监督和民意压力将不断增强。我们建设阳光政府,扩大政务公开,就是要让社会公众评价监督政府。占位不作为,贪利乱作为,老百姓是不答应的。“庸官”在民意评价监督下将难以自保其身。第二种压力将来自问责型政府自身的制度压力。责任追究制将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干部进行惩处,使之无处逃遁。

  三是明确规范力。“治庸”主要靠制度的力量,应该将我们的制度明细化、系统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可考核性和可追究性。制度建设,能够形成干部不能庸、不敢庸、不会庸的体制环境,因此,要在制度建设上下足功夫。

  “庸官”的产生,与某些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岗位职责不清、用权不负责任、工作责任制不落实不无关系。因此,要彻底根治干部“庸懒脖,就必须建立一套更科学的职位分类体系,科学定岗定员,不给任何人偷懒的机会。

  要形成一套有效的干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真正以业绩论英雄,并据此做到赏勤不含糊、罚懒不手软,优秀者提升、昏庸者淘汰,不得再在异地做“官”。使每一位干部都有压力、有担子,充满危机感,燃烧起创业实干的激情。

  “庸官”的产生与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有关。因此,要强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整体设计和创新,不仅要把住选拔关,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注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将庸者拒之门外,还要在干部任期内进行跟踪管理,防止“前能后庸”现象的出现。

  四是培养学习力。这是干部综合素质自我提升的前提。能力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因此,要建立健全对干部的培训制度。通过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促进庸者变能者,能者变智者。

  以上四方面的力量,必须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才能形成“治庸”的合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政务环境,“官潮的“南郭先生”就无法生存。

  决策者的决心和自觉是治庸的关键

  “官潮出几个“庸官”不足为怪。但一个地方的“庸官”多还是“庸官”少,与那里的政务环境直接相关。而政务环境的营造又重在上中下三端。上者,领军的决策者的积极作为;中者,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下者,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治庸用猛药,会给自身的为政之道提出严苛的要求,也必然会打破“官潮的许多“潜规则”。如果一个部门的领头人自觉地肩负起执政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能率先垂范,开拓创新,全副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上,任用一批能者、勤者和廉者,必定会积极实施各种治庸纪律,使惩治“庸官”的纪律刚性化。同时,打造阳光政府,把政务的知情权和治庸的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营造出一个能者大有作为、“庸官”人人自危的政务环境,就会使人不敢庸、不能庸。相反,领军人自身平庸,一旦掌握大权,必定会释放其嫉恨贤才的天性,启用一些溜须拍马之庸才,繁衍出一批庸人,造成一人庸庸一片的格局。

  “官位”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但对社会来说更是一种公共资源。为政之道首先在为民谋利,公正做事。对老百姓来说,干部不作为和乱作为同样是失职的。治庸不力也必然会使公平失灵、效能低下。因此,应让更多的仁者智者勤者廉者任职政府,有效作为,而让那些昏昏噩噩、尸位素餐的“庸官”人人自危。

  (作者单位:乐正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李永清深圳市委党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