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语言应否进课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4:50 辽沈晚报

  缘起:上海禁止网语上课堂

  “MM”、“恐龙”、“粉丝”可能将成为课堂上禁用的教学用语。在最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中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

  这是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汇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草案。

  随着网语在新新人类中流行,使其渐行渐近地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登堂入室,当这些网络语言不仅挂在我们的孩子们的嘴边而且出现在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这个时候网络语言是挑战传统语言教学的洪水猛兽,还是丰富我们时代语言的清风丽影,其实在这个地方法规出台前,就赫然对立着两种观点。

  正方:网语损伤汉语纯洁性

  由于网络语言没有以传统语言为基础,是脱离汉语言体系后的一种随意创造,其从一开始,就缺乏一种规范化的操作,使得这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成为正常的交际语言很困难。随着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汉语言在“全民学英语”热潮和不良网络语言的“双重挤压”之下,显得更加落寞,危机四伏。而网络语言鱼龙混杂,泛滥成灾,在无形中也损伤了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纽带之称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阻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交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纯洁性。

  反方:网语不是洪水猛兽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新语出现,繁荣了汉语,补充了语言血液,也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字之一,而林语堂先生翻译确定的“幽默”一词,可谓准确而精当。这些语言我们一直用到今天,而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为何我们却容忍不下“美眉”、“斑竹”等等这样一些网络语言,将它们视之为洪水猛兽呢?

  案例:儿子日记出网语

  “TMD,这小子真BT,偶一脚TST……”这是沈阳市王女士近日无意间在儿子的日记本上看到的,如果不是儿子亲口告诉她,她怎么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这是网络语言。王女士的小孩今年刚上初一,平时喜欢上网。“现在和儿子还能交流,如果这样下去,和儿子之间共同语言肯定越来越少,代沟也会越来越大。”王女士非常担心。

  案例:看懂学生作文要靠翻译

  教初三的张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写的一篇周记里,使用了大量让她看不懂的语言:“周末,偶去逛街,遇见GG带着他的‘恐龙’GF,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PMP,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74561张老师将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问他写的作文是什么意思?他说,“偶”代表我,GG是哥哥,GF是女朋友,PMP是拍马屁,7456是气死我了。如果学生不翻译,年过半百的张老师怎么看也不知其所云。一个有4年网龄的男生说:“我从初二开始上QQ聊天,网络语言使用惯了,生活中还真不好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