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制度要适应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6:09 时代商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9日在此间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份白皮书实际上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了中国的民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观点鲜明,材料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作为白皮书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房宁说,与其他白皮书相比,这份白皮书有三个之“最”,即准备时间最长,参与人员最多,篇幅最长。

  这个长达32000多字的白皮书从开始起草到发表历时一年多,征询了众多中央部委的意见,征求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意见,因此,白皮书阐述得很准确、权威,房宁说。他认为,这份白皮书突出阐述了四个重要内容:一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四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以下是《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的内容摘要

  中国已参加21项国际人权公约人民享有全面、真实和充分的人权

  白皮书说,在建国5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中国人民今天享有着过去从未有过的全面、真实和充分的人权。

  白皮书说,中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宪法为依据,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解决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经过50多年的奋斗,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结社自由等权利,对公民的财产权、名誉权、姓名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及住宅不受侵犯权等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

  白皮书说,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公民权利,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

  中国政府重视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参加21项国际人权公约,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

  领导人民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是客观要求

  白皮书指出,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长期斗争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向世人昭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明确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把广大人民团结起来,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实现共同利益、共同事业、共同理想和中国更美好的未来,同心同德地共同奋斗。

  法院公开审理允许普通公民和新闻媒体记者旁听

  去年改判裁判确有错误案件16967件

  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清醒看到仍有许多需克服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官僚主义作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滋生和蔓延;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尚需扩大。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