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三代人谈巴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7:38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巴金是我们的文学启蒙老师

  受访人:王春煜,60多岁,海南大学原文学院教授,现已退休。

  岁月如歌,王春煜老教授深情地说:“巴金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学启蒙老师,我们永远感激他,永远不会忘记他。”

  正因为深受巴金的影响,王春煜老教授才终生与文学结缘。王老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他回忆说,他在海口读小学高年级时,海南还没解放,由于年龄小不懂“阶级差别”,但亲眼目睹有钱人的奢侈生活和贫苦人的无奈以及旧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是巴金的作品,给了他一种愿望,一种理想,一种寄托。很偶然的机会,他向朋友借到巴金的《家》、《春》、《秋》,尽管他那时年纪很小,却充分感受到了巴金作品的魅力,现在想起来,也可能是书中故事情节曲折感人,也可能是书中人物形象塑造好,也可能是语言感染力强,总之,有种极大的吸引力,让他一本接一本读下去。

  受巴金作品的影响,他做着文学梦,选择报考了中文系。后来他在大学任教,为学生讲现当代文学史中最重要人物时,总会详细地介绍巴金。他认为,巴金作品风格朴实自然如行云流水,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那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正因为说真话,才使人感到亲切。

  巴金是我现代文学阅读的初恋

  受访人:刘复生,35岁,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得知巴金逝世的消息,文学博士刘复生以充满激情的笔触写道“巴金曾是我青春岁月的拯救者,在那个心智不全的年龄,与巴金的遭遇使我幸运地逃脱了言情小说的荼毒,仅这一点就使我对他充满感激。”

  那时刘复生在读初中,正处在阅读的饥渴之中,所幸的是,巴金出现了。他从一个同学那里盲目地借得一卷《巴金选集》。《海的梦》以它热情而忧郁的文字击中了他的心,文章以火一样的激情和语言讲述了一个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故事。巴金的文字对少年人总是具有异乎寻常的杀伤力。他让年轻人相信青春的力量是无敌的,他的文字总是给大家以人生的进取意志。

  作为一名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刘复生强烈感受到,巴金的创作充满热情,早期表现得更明显,激情四溢,热烈酣畅,成为年轻的生命追求自由的旗帜,激荡了几代年轻的心,因此可以说它是一本永远的“青年的书”。

  刘复生说,巴金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终结。尽管当下此起彼伏着种种所谓青春写作的泡沫,但巴金才是二十世纪真正的青春写作的代表。

  巴金的书是不会过时的

  受访人:金丹,16岁,海南中学高二(17)班学生。

  金丹自小喜欢写作,她的老师认为她“非常有灵气,全身都是文学细胞”。现在,她是海南中学海风诗社的“小编辑”。由于课业繁忙,今天上午没看报纸也没听广播,金丹和她的同学们都不知道巴金逝世的事,直到中午接到记者电话。

  金丹说,她从初中开始接触巴金,先看他的《爱情三部曲》,当时觉得不太理解。金丹希望自己有机会再重新看几遍。真正理解巴金是高一下半学期时。语文课本中有篇文章叫《小狗包弟》,是巴金的作品,讲的是家养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时期,因为怕它的叫声影响别人,无奈交给亲戚处理,后来小狗被带到医院做实验用。后来后悔这一举动,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有老师向同学们热情推荐巴金的《家》,金丹买了一本,慢慢品味,更加领略到巴金作品的魅力。金丹说,巴金的作品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离生活很远的,看他的文章,感到他是你的朋友,有和大家一样的想法。现在能静下来心看书的不多,能静下心看非畅销书的更少,但巴金的作品是永不落伍的,虽然其时代背景离我们远了,但作品中所写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情向上的精神是永远流行的。 (本报记者 许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