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思南:打造“乌江文化”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7:39 贵州日报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找准定位。

  思南的定位是什么呢?四句话:乌江中下游电力能源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文化教育中心、生态畜牧业大县。

  把文化作为思南一个发展目标来定位,意味着什么?将给思南带来什么?

  历史文化:传承与弘扬

  今年7月,思南县委正式提出“文化强县”战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乌江文化品牌,把思南建成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

  为什么要把建设“文化教育中心”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呢?

  县委书记晏世忠、县长戴亮说,这个定位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思南首先把电力能源工业、交通建设、生态畜牧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思林、花滩子、长滩、七里塘等水电站的开工建设,思(南)石(阡)、松(桃)凤(冈)等通县油路工程的实施,特别是杭瑞高速公路思南段规划在“十一五”开工,使思南作为乌江中下游电力能源、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而以“文化兴县”为后劲和活力,激发出创造力和竞争力,则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矗

  作为一座有着590多年历史的古城,思南历史和文化资源厚重。有人说,思南是乌江驮来的城市,一千多年以前,它就靠乌江黄金水道,开始了与外界往来。明清时期,川盐入黔,乌江上舟楫往来,商贾云集思南,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滔滔乌江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历史英杰,古有明代广东布政史田秋、理学家李渭,近有旷继勋、肖次瞻等革命先烈……

  走进思南,你会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从贵州最早的文庙府文庙,到贵州较早的书院中和书院;从建筑风格独特的万寿宫,到“南方民居”刘家统子;从郝家湾“八卦民居”,到白号军起义遗址城头盖、荆竹园;加上散布思南各地的历代碑碣、摩崖石刻和名人故居如旷继勋烈士故居等。任何一个景点,都能诉说一段历史,都记录着一段文化。这就是思南的魅力所在。

  正因为如此,思南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的发展目标,给思南文化发展一个特殊的定位———立足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传承历史更要弘扬历史,实现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融合,使“乌江文化”真正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思南有一套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如花灯、傩戏、八音、龙灯、狮子灯等。去年10月,思南举办“中国·思南首届土家花灯艺术节”,在省内外来宾面前展示了土家花灯的独特韵味,吸引了许多投资商的目光。这就是文化挖掘与弘扬的结果,打响了思南“土家花灯之乡”的品牌。

  “文化教育中心”:历程与归宿

  对思南来说,文化不仅是一种手段与历程,更是一个目标与归宿————加快文化经济融合,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成为思南上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其中一个难处,就是缺乏“抓手”,弄不好就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思南有个名叫郝家湾的古村寨,村寨围绕一眼天然泉水,建造水渠,水渠穿村寨而过,把村子分成两半,就像一幅八卦图,至今保存完好。近年他们打出了“乌江文化第一村”的品牌,一下子搞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众多来客。一位爱尔兰来的旅游专家在村里住了一夜后不想回去了。县里投资800多万元在县城建起了个“中和广潮,以教育先贤李渭的遗风激励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活动的平台。每当夜幕降临,成群结队的离退休人员和中青年健身爱好者们不约而同地汇集在一起,打鼓、舞扇、跳花灯……带旺了人气,激活了经济,增强了中心城区的活力与凝聚力。

  这只是思南打造“乌江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如今,“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规划纲要已定,一系列大手笔运作给思南带来了空前的生机与活力。目前,思南县已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思南乌江梯城建设详细规划;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思南旅游总体规划、旅游线路规划、50个乡村旅游景点规划、白鹭洲省级风景区规划和郝家湾古村寨修建规划;投入200多万元,重点完成了“中国土家花灯艺术之乡陈列馆”、“中国贵州号军起义陈列馆”、万寿宫等的修复和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对乌江大道进行了改造;引资2000万元,修建了凤鸣场文化旅游度假村。与此同时,该县还与加拿大舒雅房地产开发公司、香港桥通集团、深圳旅游投资公司分别签订了投资1.2亿元打造乌江梯城、投资1.2亿元开发黑河峡天桥迷宫旅游区、投资1000万元修缮郝家湾古村寨的合同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陆续启动。两年一届的“中国·思南土家花灯艺术节”活动,以土家花灯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系列活动、一系列高水准文艺演出让人们感受到思南的内在魅力……

  “文化兴县”带给思南的远不止这些,而是一个与“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相称的文化磁场,一个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新思南。

  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

  建设“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思南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远看,差距较大,思南文化产业只占GDP的3%左右;往近看,时势逼人,思南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挥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需要。

  思南在正视自身“短处”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希望与未来。国家对西部地区文化旅游投入的加大,贵州建设“多彩贵州”号角的奏响,长江旅游总体规划圈的进入,给思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拂去历史的尘埃重现文化魅力,“敢为天下先”再创新辉煌,思南正其时也。

  思南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已经十分清晰: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打造乌江文化品牌,到2010年,使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把思南建成乌江中下游文化教育中心。

  作者:李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