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奖比赛广东选手夺一银(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0: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上图依次为“金钟新星”张文巍、余虹、王庆爽、潘龑、李若迪、陈少俊、任洁、刘乐、陆莎莎。 本报讯(记者卜松竹通讯员文宗、梁嘉琪)为期一周的金钟奖比赛昨日落幕。经过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三轮激烈对撞,38名选手最终分别获得了古筝、大提琴和声乐三个项目的金、银、铜和优秀奖。6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获得了终身荣誉奖。此外,连续两届空缺的作品金奖终于决出———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由叶小钢作曲的古筝作品《林泉》获此殊荣。 遗憾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广东,在大赛中除了优秀奖外,只有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张文巍获得了声乐比赛的银奖。 年龄最小选手夺大提琴金奖 本届金钟奖大提琴金奖得主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吕冰夏,这个只有17岁的女孩子是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但却战胜了众多从高校中走出的高手,摘下桂冠。金钟奖组委会副主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表示,吕冰夏的胜出是本届金钟奖公平、公正的一个例证,说明专家们在评审时,认的是水平而不是人。与此相仿的还有古筝的金奖得主任洁,她来自南京艺术学院,评委中没有一个是江苏的,更没有一个是任洁的老师,她纯粹是凭技艺征服了大家。同时,本次大赛的评委们的学生,“落马”的却有不少。 赛前练琴练到手肿无奈弃权 本次比赛中有一些九大音乐学院和专业艺术团体之外的“自由选手”,但他们都没能通过前两轮。徐沛东透露,下一届金钟奖有可能引入流行音乐比赛,“自由选手”们有望在那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舞台。流行音乐比赛不会干扰声乐、器乐比赛的档次和水平,因为两者的运作方式不同,一个面向专业群体,一个面向大众。流行音乐比赛还将考虑成立专门的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同时以后的金钟奖中,还可能引入器乐的合奏比赛。 徐沛东说,国际顶尖的肖邦钢琴比赛有望落户广州,如果确定将在明年便开赛。之后,作为金钟奖大赛的重头项目之一的钢琴也考虑与“肖邦”嫁接,以使赛事安排更加合理科学。 记者了解到,本次金钟奖比赛中也有遗憾。比如在大提琴比赛的决赛前夕,有一位选手由于将比赛看得太重,刻苦练琴直到凌晨4时,结果整个手都肿了起来,无法继续比赛,经过和组委会的协商,遗憾地弃权了。按照比赛规则,这名进入决赛的选手还是获得了优秀奖。 金银奖得主感言 “在广州比赛比得很开心” 吴娜(声乐金奖总政歌舞团推荐):“得奖不是歌手的最终目的,只是证实目前实力,并且让自己以后的起点更高。” “金钟奖是个特别能考验真实水平的比赛。”吴娜说,整个比赛没有扩音设备,全钢琴伴奏,每个选手至少准备7首歌曲,所以非常考验参赛选手的实力。吴娜说,她相信金钟奖会越来越好。 任洁(古筝金奖江苏省音协推荐):“来比赛的都有实力,我告诉自己,给自己一个舞台就好,没有想太多。” “金钟奖这个品牌在我心目中特别重要,而这次获奖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任洁说:“在广州比赛比得非常开心,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周到,我们能够非常专心地去比赛。” 吕冰夏(大提琴金奖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推荐):“获奖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起点,但是更重要的是以后要踏踏实实往前走。” 王红星(声乐金奖云南音协推荐):“主要是因为自己心态好,很开心,可以说是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王红星说:“这次的评委非常专业也非常让人敬重。”他说,他在台上比赛时,经常都能感觉到台下的评委能随着他的表演产生互动,这一点让他非常感动。 张文巍(声乐银奖星海音乐学院推荐):赛场是“没有硝烟,没有刀枪的战场”,比赛非常能锻炼人,让人更加成熟。(文/记者雷燕、卜松竹) 老艺术家故事 6艺术家获终身荣誉奖 本届金钟奖上,除了在舞台上激烈较量的选手,还有几位直到赛事即将结束才悄然现身的“神秘人物”。他们便是获得“终身荣誉奖”的老艺术家们。 王昆、莎莱、苏夏、田光、陈铭志、尹升山,6位终身荣誉奖获得者都是80岁以上高龄,有着60年以上音乐从业经历。 莎莱:偶遇冼星海走上音乐之路 “我们正在唱列宁特别喜欢的那首《囚徒》,一个脸黑黑的、两眼炯炯有神、夹着小提琴的人突然把门帘一掀,说‘唱下去’,就开始为我们伴奏。”说起66年前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这次偶遇,82岁高龄的莎莱仍旧充满深情。“他不但教我们技巧,首先教会我们的是做人。” 莎莱现任武汉音协名誉主席,如今已经是桃李满天下,千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国外。她告诉记者,《囚徒》一曲终了,冼星海赞扬她唱得不错,问还是中央党校学员的她愿不愿意到鲁艺上学。后来,来到鲁艺的莎莱去拜访冼星海。当时冼星海正在创作,一见到是她,“将手里的铅笔朝后面一甩”,便唱起了《囚徒》,唱完一首歌,莎莱就成了冼星海的学生。 苏夏:从广东走出的音乐老人 作曲家、教育家苏夏生于1924年,是广东东莞人。1944年他在广西桂林参加以田汉为队长,陈残云、华嘉为副队长的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宣传队工作。1949年8月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并任教员,1986年9月任博士生导师。 60余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出版了《实用对位法》、《复对位法》、《卡农曲写法》、《歌曲写作》、《和声的技巧》、《论中国现代音乐名家名作》等著作,以及《新民歌集》、《苏夏钢琴曲集》、《苏夏艺术歌曲集》、《苏夏合唱歌曲集》等作品集。他还是歌剧《阿诗玛》等的音乐创作者。 陈铭志:育才无数的音乐教育家 音乐教育家陈铭志1925年8月出生于河南西平县,是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主要音乐作品有:管弦乐《边疆组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钢琴曲《序曲与赋格曲》、《钢琴三重奏》、《钢琴复调小曲集》、《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钢琴小品八首》,大提琴曲《湘江之歌》、《草原赞歌》、《板车》,声乐套曲《聊斋读后三则》,笙独奏《远草赋》等。主要理论专著有《赋格曲写作》、《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材》等。 田光:在音乐编辑园地默默耕耘 田光生于1925年,是河北饶阳人。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数十年来,田光为浇灌国家和解放军蓬勃发展的音乐园地付出了艰苦劳动,而且在业余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仅公开发表的就有千余首歌曲,并多次获奖。如《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民兵扛起枪》、《我爱连队我爱家乡》、《新世纪的北京》等,并著有《二胡自修教程》一书。 王昆:“白毛女”喜儿的首演者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生于1925年,1944年入延安鲁艺学习。建国后曾任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员,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曾任东方歌舞团团长。她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主角喜儿的首演者,还主演过《夫妻识字》、《兄妹开荒》、《全家光荣》等秧歌剧,以及乡土气息浓郁的《秋收》、《革命将士出征歌》、《王二嫂改嫁》、《看秧歌》等歌曲。1964年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农友歌》,这也成为她之后的“保留曲目”。 王昆是至今仍活跃在演出舞台上唯一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培养了许多青年艺术家。1953年获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今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老战士荣誉奖章。 尹升山:演绎经典的指挥家 指挥家尹升山生于1925年,是山东莱州人。1945年从音乐学校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乐团指挥。从1949年开始,录制有400多部影片音乐。从《白毛女》到《五朵金花》,从《刘三姐》到《冰山上的来客》,很多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历史经典的影片,尹升山都参与了影片的音乐制作。在近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中,尹升山还指挥排练并演出了无数的西洋交响乐曲。1992年,尹升山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记者卜松竹、雷燕通讯员梁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