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条“抛物线”看长短(城市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1:58 人民网-华东新闻

  看到一个故事,某老师着急地要为老大不小的女儿物色男朋友,结果同事推荐了一位该老师当年的得意门生,该老师看后连连摇头:那时候成绩多好的一个孩子,怎么现在背有点驼、近视眼800度、古板沉默、说话细声细气……

  这真有点讽刺意味。当年,这位老师怎么不说呢?这些不都是老师熟视无睹甚至觉得是优点的么?行走坐卧姿势不良但学习认真、近视日渐严重但成绩不断提高、沉默不语那

是沉稳,说话细声那是听话……

  需要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完整的“人”,还是需要一个只会拿高分的“学习机器”?现在回答这个问题不用犹豫,但要在教育理念中明确这一点却并不简单。

  我们一直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果对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在校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两条“抛物线”:农村和大中城市的孩子在校时间短,而小城市小城镇的孩子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长短虽不能代表学习效果的优劣,但可以说明各地教育竞争激烈程度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在农村,教育虽被看作改变孩子命运的最佳手段,但出于现实考虑,读书上大学不可能被当作惟一出路,学生们每天早早下课后还要赶回家干农活,农忙季节还有额外的“农忙假”;大中城市的学生除了学习外还有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素质教育,很多劳逸结合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成绩优秀发展也全面;既不需要干农活,又缺少素质教育基础的小城市小城镇学生倒显得“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这些差异中却包含着一个共同点:教育,课业学习最重要,评价一个孩子,标准还是学习成绩。这种背景下,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值得注意:大多数上海家长认为,下一代的道德(65.9%)、心理(60.5%)、身体健康(48.0%)是衡量家庭教育的三大标准,学习成绩(35.5%)跌出了前三名。

  虽然说知易行难,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时间还难以摆脱,但是教育质量衡量标准的改变毕竟说明了教育理念的进步。期待着这种理念能够从大城市逐步传播到广大城镇乡村。

  只是道德、心理等教育目标如何实现是个大题目。过去,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家长可以请家教,可以询问学习成绩,可以督促、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而这些方法显然都不再适用。增加与孩子的交流、尝试和孩子换位思考、注重言传身教等等都是新理念的必由之路。如何交流、如何换位、如何言传身教都不如完成两页作业、获得一个分数那么好把握……比如,父母一向把饭桌当作教育孩子的重要时机,但有媒体指出:“餐桌教子”不可取,尤其是孩子经常在吃饭时被批评,容易造成生理、心理问题。

  想起表弟某次在饭桌上的一段话。提前一年上学前班的他马上要一年级了,舅母说,你以后可要好好学习了。表弟一听就说:“妈妈,我想再玩一年。”后来他果真又在学前班玩了一年,至今对此事还津津乐道。教育,的确不只是学习,也不是只有学习成绩一个目标。

  《华东新闻》(2005年11月23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