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康世昌:在珠峰演绎人生(名人专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3: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康世昌:在珠峰演绎人生(名人专访)
康世昌在简陋的珠峰5800米营地。

  从11月14日至16日,连着3个晚间,在兰州大学等高校的校园内,他面对学子们,讲述了一个个征服人类“极限”的精彩故事。讲到动情处,他的眼睛里情不自禁地闪着泪花。

  他,就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珠峰科考队队长康世昌。

  ●“我的父亲”

  11月16日,是康世昌博士来兰州作演讲的第三天。按照事先约定,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见到了康世昌。眼前的康世昌肤色有些偏黑,乍一看很像是个藏族人。

  “几天前,我还在西藏,那里紫外线很强,尽管脸上涂了高效防晒霜,可还是被晒成这个样子。”康世昌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原生活,“我一年里有很长一部分时间都在青藏高原工作,时间一长,和当地的藏族人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无意中,康世昌提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之所以有今天,和父母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出生在甘肃陇西农村的康世昌,8岁时就能从井里打水、挑水。“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我的管教很严厉。从小我的学习都是父亲辅导,我也很争气,每次都能考第一。父亲还常常教导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要有毅力,这一点对一个男人来说尤其重要。我在珠峰考察时,高原反应十分强烈,有时候真感觉自己闭上眼就会死掉了。每当这个时候,父亲的话总响在耳边,它鼓励着我坚持、再坚持……”

  从1997年到2005年,康世昌曾先后7次来到世界之巅珠峰,踏进海拔5200米至6500米的冰川地区,进行考察研究。2005年4月,他带领20多名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题为“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的综合科学考察。康世昌说,在珠峰生活和工作,一半靠体力,一半甚至更多靠的是意志和毅力。

  ●“我的母亲”

  说起自己的母亲,康世昌的眼神黯淡了下来。

  “母亲很贤慧,自打我记事,她就任劳任怨地为一家人操劳。我是家里的老幺,父母亲格外地宠着我,尤其是母亲。她的善良与博大的慈爱影响了我的一生。”

  2004年4月,康世昌去新西兰参加国际冰芯钻取活动,坐飞机到达新西兰的第三天,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去世了!”虽然他也知道母亲身体向来不好,临行前,还专门打电话嘱咐姐姐要好好照顾母亲,可没想到母亲就这样走了。挂断电话后,康世昌已泪流满面。他本来也想从新西兰飞回来赶上葬礼的,可以看母亲最后一眼。但思虑再三,因为同行的另一位同事英语不好,自己离开后会对整个工作有影响,他强忍着泪水仍留在新西兰继续工作。

  一个月以后,康世昌才从新西兰回来,等待他的却只有孤坟一座。母亲再也不会在村头等待自己归来了。“跪在坟前,我嚎啕大哭了一场。”

  ●“我愧欠妻子和女儿太多”

  对于自己科考工作的选择,康世昌这样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来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虽然当时考兰州大学时报的是数学系,可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地理系的学生。后来几次的野外考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选择,原来这就是我一直追寻着的生活,我喜欢在大自然里工作。

  可这一选择注定要失去很多东西。“有时候一年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野外作业,回不了家。”康世昌跟我们讲了一件事:“在今年珠峰科考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几次报道珠峰科考的进展情况,几次都出现记者采访我的镜头。女儿只有3岁啊,当她从电视上看见我以后,就赶紧喊‘爸爸、爸爸’,见我不理她,她就生气了,跟她姥姥、姥爷说‘爸爸不跟我说话!’”

  听说这事,康世昌心里难过了许久,他知道自己愧欠女儿和妻子的太多了。

  也是在《新闻联播》里,妻子看见镜头前满嘴都是厚厚的血痂、黝黑而瘦弱的康世昌后,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丈夫在野外是多么的辛苦。

  “由于长时间地呆在高海拔的地方作业,高原反应让自己有些吃不消,就像得了重感冒一样,每天还要正常工作,结果嘴上起泡,旧血口子结痂了,新口子又裂开了。记得有一天早上,我醒来,发现自己的嘴不能动了,血痂把嘴给封住了,我一点一点地用舌头把嘴唇给顶开了……”说到这里,他爽朗地笑了起来。

  ●“今天害死我了,掉进冰裂隙了”

  对于从来没有上过珠峰的人来说,巍峨迤逦的珠峰充满着神秘。但对于参加2005年珠峰科学综合考察的队员们来说,在野外作业中,危险就像幽灵一样紧紧跟随。

  4月30日下午5点多,康世昌从野外采集冰雪样品回到营地,脸上笑眯眯的。他轻描淡写地对队友们说:“今天害死我了,掉进冰裂隙了。”原来,这天考察途中,放在垭口的一个大塑料桶被风吹走了,那可是康世昌从国外带回来的采样用具。他急忙冲上去追那只桶,不料一脚落空掉进了冰裂隙。出于一种本能,他飞快地把手上的铁锹横在了冰裂隙之间,人悬了起来,伸出一只手去求救,并且大声呼喊。可当时队员们都在工作,风雪中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过了好几分钟,考察队员丛志远看到了雪面上的铁锹和摇动的手,才突然意识到康世昌遇到了危险,急忙喊上几个人,带了绳子冲过去把康世昌拉了上来。

  采访结束了。深夜里,就着床头的小灯,我捧读着康世昌博士主编的《走进珠穆朗玛》一书,如同陪伴着科考队员一起出生入死,艰难地攀登在世界屋脊上。当读到女博士刘勇勤呼吸困难,累得挪不动脚步想哭的时候,我也哽咽了。我觉得,科考人员在世界之巅演绎的精彩人生,足够我体味一生。

  康世昌小传

  1969年1月生,甘肃陇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2003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的冰川学及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23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