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庭急救档案”堪称医改新范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4:30 舜网-济南日报

  张晓静 王玉波

  济南市在全省首创“120家庭急救档案”的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读者的热评。笔者认为,这一举措意义深远,因此还想再说几句。

  笔者认为,这一措施体现了人性化关爱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家庭急救档案”

,对各类人员具体分类入档、“对症下药”,可以大大缩短急救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建立“家庭急救档案”更为我国急救体制乃至整个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范例。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医改不成功”的判断,其实已是大多数民众的切身体验。现在国务院研究机构直言不讳地承认这一事实,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我国急救工作存在着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的现象,诸如“120嫌贫爱富”、“三无”人员拨打120后却无人救治之类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家庭急救档案”使城市低保人员和特困家庭减免20%的急救费用,彰显了急救原则的弹性和制度的韧性,使改革更富活力,老百姓更易于接受。

  “家庭急救档案”还有效地解决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而且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20%分布在农村,仅有48.8%的城市人口和20.9%的农村人口能够得到医疗保障。“看病难”、“急救难”问题比较突出。“急救档案”建立后,实现了对患者的信息化归类,使医疗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合理分配,从而延伸了医疗服务的触角。

  “家庭急救档案”的设立与前段时间全国首个“扶贫病房”在济南的开设,还有农村合作医疗也在探索,都是泉城市民近期津津乐道的大好事。愿“家庭急救档案”所关注的范围更加广阔:不仅只关注老年人,还应将各种流行性疾病和易发病等归类建档。愿这样的好事、实事越来越多,越办越好,成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这一社会痼疾的一剂“药引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