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年大手笔,让南京交通实现环网相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6:55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一小时都市圈”、“半小时上高速公路网”、“省辖市当日往返”和“长江中下游城市四小时抵达”……近5年来,这些目标的一一实现让南京人享受了四通八达、活力四射的交通网。

  市建委有这样一份统计:到2004年底,南京城市道路全长就已达5479.12公里,道路面积达6523.1万平方米,建成1271座桥梁,其中立交桥112座。全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

01平方米,位居全国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经过5年的建设,在南京,一个“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骨架系统基本形成。

  1.“十五”期间拉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幕

  9月3日,全长21.72公里的地铁一号线开通后,每天运载巨量人流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半个小时纵穿城市;10月7日,宽阔的江面上,横跨大江南北的三桥正式通车,柔美的弧线形桥身让在场专家和市民赞叹不已;“井”字形快速内环系统框架初现,一道道高架桥拉出的弧线道路上车流如梭……即将过去的5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给市民的惊喜不断。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近几年,南京已经或即将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仅单笔投资超过20亿元的就有16项,尤其是交通基础方面,力度逐年加大。

  近几年也是南京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十运会在江苏举办以来的4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的工作部署,南京城市建设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发展。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1155亿元的投资成为整个南京城建的点睛之笔。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硬件,是城市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自然条件上看,南京是濒临长江的城市,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京的发展既受惠于长江,又受到长江的极大制约。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城市发展战略,南京城市建设由此加快了沿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以前,滔滔江水流过南京之处,只有长江大桥巍然耸立,现在,你站在岸边放眼望去,2001年长江二桥建成通车,八卦洲头车流穿梭;前不久长江三桥竣工通车,大胜关一带江南江北一线牵。目前,长江四桥建设已进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预定计划明年即可开工。与此同时,纬七路过江隧道今年3月开工,南京总体规划中的“五桥一隧”的跨江格局将初步形成。最近,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地铁同步过江已经基本确定,新的一条过江通道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一道道逾越天堑的便捷通道,已经成为南京沿江产业带、南京城市新区发展的有力硬件支撑。

  2.构筑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

  5年来,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分别建成绕城、沪宁、宁连、宁马、宁高、雍六、宁杭一期等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60多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3.3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今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在去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再实现新的突破,达到40亿元,续建、扩建和新建宁淮、宁蚌、沪宁、绕城以及宁常、宁杭二期、绕越东南环等7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在建规模212.7公里,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到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日前,通过全体建设者的奋战,沪宁高速南京段工程今年9月底完工。绕城公路拓宽工程已经实现全线贯通,确保以崭新形象迎接十运会嘉宾。宁淮、宁蚌节点工程——老山隧道已实现了双向全线贯通,取得了重点工程阶段性胜利。

  建路也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过程。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绿化景观建设,建成全国首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路;宁淮高速公路贯通全省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老山隧道工程,既保护了老山的生态环境,又保护了沿线群众的灌溉、饮水等利益。

  3.延伸地下,拓展交通基础设施新空间

  乘地铁一号线从城北迈皋桥到河西新城的奥体中心,不过半个小时,总用时比地面公交少了近1个小时,让沿线来来回回的上班族顿觉省心省力,国庆“黄金周”,6天时间共运送了150万人次的客流。十运会一结束,地铁二号线就将进入快速启动阶段,届时,两条地铁交会,南京老城与周边新市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按照规划,未来10年将是南京地铁建设的高峰期,到2015年,贯穿江南江北,南京地铁的总长度将达到119.3公里,是目前一号线长度的近6倍!

  地面交通资源短缺,是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如何冲出地面,向地下要交通资源,成为南京破解交通瓶颈的关键,地铁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据介绍,从1999年4月15日,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南京地铁一号线立项开始,南京地铁人就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地铁建设指挥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地铁建设面临五大关,首先是协调难度大,地铁工程施工大都在繁华闹市展开,不仅要避让沿线众多建筑物桩基和南北向的鼓楼公路隧道,还要从东西向的内秦淮河、玄武湖公路隧道、玄武湖以及龙蟠路隧道、南京火车站既有铁路线下穿越,同时还要预留鼓楼公路东西向隧道。二是地质条件差,全国著名地铁专家、工程院院士施仲衡曾说过,在南京建设一条16.9公里的地铁,相当于建设500公里大铁路,这形象地说明了南京修建地铁的技术难度。不利的地质条件给地铁的地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三是地下管线繁,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施工线路基本上位于城市南北向主干道下,原有的上、下水、煤气、供电、通讯等管线交错其下。有的地下管线是解放前埋设的,有的是单位自行改线而没有上报的,还有的管线在规划部门没有备案。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地铁勘测、施工难度的增加。四是交通组织难,地铁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组织及交通疏解尤为重要。由于一些地段的施工使道路变窄,有时甚至需要封闭部分路段,社会车辆的进出以及施工车辆的进出存在交通组织问题。五是人才资源缺,地铁建设在我国是一门新兴产业,由于专业的原因,人才奇缺。

  南京地铁人克服难题,用有限的资金,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造价3.92亿元/公里的最低纪录。

  4.快速交通系统:感觉前所未有的通畅

  快速内环东线高架桥和双桥门立交北延工程9月初正式竣工通车,“每天上下班都开车经过这条道,以前从长乐路口到双桥门立交,短短的几百米要跑20多分钟,看着车只能挂着一挡一点一点往前挪,心里急也没办法。”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刚开始修高架桥的时候,虽然这里交通更堵了,但心里非常期待。“这下高架通车了,我几分钟就跑到宁溧路,南京的交通真是越来越好了!”

  的确,随着南京快速交通系统的逐步构建,南京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畅。9月底,快速内环东线一期竣工,从新庄立交桥开车到机场一路见不着红绿灯,到河西总用时不到10分钟,到大明路也在10分钟之内。定淮门大桥拓宽完成,内环系统框架搭就,乘车从主城任何一处到另一处的总用时不过25分钟,城市开始在便捷的交通系统中距离“缩短”。

  不仅主城内,快速交通系统也在南京城与外围城市间搭就框架:通过高速化改造的绕城公路使南京有了一个长达100多公里的跨江大回环,并由此将沪宁、宁马、宁合、宁通等高速公路串成一串,使南京与都市圈城市间实现1小时到达,使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路。与沪蓉、沪陕等以南京为节点的国家级干线公路网的串联,则使南京与省内城市实现了4小时抵达、出城后快速驶入高速干线的梦想。

  5.“十一五”:南京交通更值得期待

  日前,南京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初稿已经拟定,记者看到,未来5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依然矫健,其中,在对外交通方面,构筑以江为轴、跨江发展的交通网络;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打造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和规模适度的农村公路网;加快实施都市圈城际快速公路和物流中心建设等。而在城市道路方面,按照“双15”(主城内15分钟上快速内环,快速内环15分钟出城上高速)目标,加快快速内环建设,完善“经六纬九”主干道网络,到2010年,初步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高效道路网。

  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3大看点,其一为跨江交通,以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通道、纬七路过江通道、长江四桥为主,同时规划长江五桥建设。其二为高速公路,宁杭高速二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浦仪高速南京段等工程将顺利完工,这也意味着“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预计新增高速公路295公里,总里程达到545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倍增。其三是快速内环,“十一五”期间,河西新城和仙西、东山、江北三个新市区与主城连接道路的通过能力将大大增强,玄武湖第二隧道、快速内环东线、内环北线西段等高架路桥及隧道工程建设将完工,形成由城东、城西干道、纬三、纬七路组成、长24公里、围合35平方公里的“井”字形快速内环道路系统。

  记者了解到,高速公路建设是重点中的重点,“十一五”期间,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近38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240公里,基本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五桥两隧、两环两横、十二条放射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布局;新建改建一、二级公路800公里,实现县及县以上节点快速直通,乡镇15分钟快捷上高速公路网。至“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健全完备的高速公路网、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规模适度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南京与省内十二个省辖市当日往返,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4小时抵达,都市圈扬州、镇江、马鞍山、滁州等周边主要城市一小时直通,初步建成覆盖全域,“东引西联,南北畅通,两环联动,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

  南京日报记者毛庆通讯员宁建新吴胜华(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