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波大通关模式广受瞩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7:00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宁波大通关模式广受瞩目

  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昨日在我市举行。(记者李岩宏摄)宁波日报讯(新华社记者张毅郑黎宁波日报记者冯春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昨日在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上强调,建设电子口岸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高政府行政执法效能的需要。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快

电子口岸建设,全面推进大通关制度,提高口岸工作效率,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吴仪在高度评价我国电子口岸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电子口岸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典范,一定要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建设原则,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大的进展,把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种认证登录和“一站式”办事等功能,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使口岸执法管理更加严密、高效,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

  对下一步电子口岸建设,吴仪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各级电子口岸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地方电子口岸建设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建设模式,不搞一刀切。二是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继续发扬“大协作”精神,打通大通关业务电子流程。三是整合资源,将涉及大通关的信息纳入电子口岸,尽快建立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四是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对工作机制,确保电子口岸安全稳定运行。

  吴仪在讲话中,还对宁波把电子口岸作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事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发展,创造的“起步晚、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电子口岸建设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辞。他说,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大通关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浙江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通关效率的提高,某种概念上就是口岸吞吐能力的扩大。浙江是进出口贸易的大省,无论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还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都应该加快电子口岸建设。这次国务院在宁波举行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是对全省电子口岸建设的鞭策和鼓励,必将大大推进浙江电子口岸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等12个共建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由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主持,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作了小结,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通报了电子口岸建设的总体情况,宁波、上海、广州分别介绍了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也发了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副省长钟山出席了现场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就宁波电子口岸的建设情况作了交流发言。2002年以来,宁波电子口岸以电子政务为主体、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部门共建为基础,坚持抓服务发展、抓领导组织、抓科学建设、抓创新管理,在各口岸单位共同参与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子口岸已初步建成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了11部门联网,执法应用项目达25个,上海、广州、宁波等29个省市地方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了本地电子口岸建设的合作备忘录,19个地方电子口岸平台已上线运行。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城市负责人。

  宁波日报讯(记者范萌)昨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在南苑饭店举行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招待酒会。

  出席招待酒会的有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省(市、区)和有关城市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海关和检验检疫有关单位负责人,中央媒体记者及相关人员。市长毛光烈主持招待酒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致辞时说,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宁波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这次现场会在宁波召开,就是这种关心、支持和帮助的集中体现。宁波将以此次现场会为起点,把口岸建设做得更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