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是否应追究武保安“质检员”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06 人民网

  中国青年报报道:武保安2003年9月底任山西省翼城县委书记,2004年6月即被逮捕。8个月时间,其受贿及拥有不明来源财产高达500多万元,彻底完成了从一名县长到县委书记到巨贪的转变。

  看来,武保安索贿动机的萌生与获得县委书记乌纱帽在时间上是完全同步的:上任伊始便大举调整干部,调整干部的主要目的是借机大肆敛财。虽然近些年贪官层出不穷,但

多数都有一个由好变坏的渐进过程,而如此迫不及待、饥不择食的快速腐败者还较为少见,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腐败的新动向。

  市场化生存下的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客户,为了巩固其信誉形象,不仅十分重视原材料、零配件的选用,往往也很注重出厂检验这个关键环节,甚至在每件产品上打上具体的检验人员的代号,目的就是明确责任、便于追究。一名官员走向领导岗位,与一件产品被投放市场不是具有相似的道理吗?因为他同样需要接受广大百姓的评价,他的个人表现同样事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由此联想到:组织部门是干什么的?组织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假如上述比喻在情理上基本成立,那么,组织部门实际上就应该是官员“出厂”前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具体办理的组织部门干部就类似需在产品上打上编号的检验员。干部提拔任命前的考察工作历来被重视,区别仅在于不同的时代方式、方法不同。过去特别重视政治上可靠,不仅要查个人经历,还要调查社会关系;如今,则多了一些具有现代意味的手段,例如考试、答辩、公示等等。应当说,考察干部比对一件产品出厂检验要严肃得多、严格细致得多,区别仅在于产品的检验多采用技术手段和量化分析,而对官员的任前“检验”采用组织手段,且一般不易“量化”。

  官员之贪欲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象武保安这样富有腐败“套路”的贪官,其“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反复实践并经历相当的时日。在其以往得腐败实践中,肯定会涉及某些人和事,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组织部门难道连一点儿“风”也没觉察到?这样一个严重“带病”的干部,即使其病情尚未确诊,但病之“体征”难免是要显现的,难道办理考察、任命手续的组织部门当事人以及“拍板”的领导事先一点都看不出来?让这样一个“重病”患者从组织程序中轻易漏网,并由此造成党和政府信誉严重损失,组织部门、尤其具体办理的人员为什么可以不负一点责任?而从以往大量的“带病提拔”现象看,“检验”者也许并非没看出被提拔者有“病”,而是因为一方面根本永不着对检验负责,另一方面又需要按领导意图办,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作为拍板者实际上也是“检验”者之一而且是关键的检验者,也许早和被提拔任命者有所瓜葛、有所交易,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用不着对被提拔者负“检验”之责任,所以照提拔不误。

  假如将组织人事部门干部和会计人员相比,无论在工作的神圣性、综合素质要求、社会地位、待遇等方面看,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然而奇怪的是:宁可为坚持会计之天职、为坚守做人的良心和职业操守而被贬、被打击报复的英雄的会计人员并不鲜见,而宁可为坚守政治立场、组织原则和实事求是精神而不惜得罪“上锋”的组织人事干部却从几乎没听说过。这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奥妙”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