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耍斧何不到班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0:21 人民网

  中国有句成语叫"班门弄斧",说的是一个小木匠到木匠的祖师爷鲁班而前去耍弄大斧,比喻普通人在行家而前显示本领,太自不量力了。可在我看来,耍斧何不到班门?

  班门弄斧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在鲁班这一代宗师耀眼的光环下,普通人到他面前连想都不敢想,更何况耍弄大斧了。但不去耍斧,又怎么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又

怎么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许多人正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而只能碌碌无为一生。但也有一些人由于自信心爆涨,敢到班门耍大斧,而后得到行家的赏识,更上一层楼。《晁补之传》中写道:"十七岁从文官到杭州,粹钱塘江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之道,必置于世,由于知名。"毛遂自荐也是一个佐证。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缨与之同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申春君带兵去救赵国。毛遂正由于有一种"敢耍大斧"的自信心,不但解救了赵国,也证明了自己。而今许多事业上的成功之士,大多都是敢于在专家面前表现自己,证明自己,从而得到专家和领导的信任,才使自己的事业如虎添翼。

  班门弄斧也是一种学习之道。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到班门这种地方耍大斧,肯定能有所收获的,这也是人生之大幸也。况且鲁班们也不是一种眼睛生在额头上的人,后辈敢到他面前耍大斧,就是抱着向他请教的目的去的。如果鲁班说有缺点,一指点,定能使耍斧人收获不少,下回就耍得更好一点。但如果鲁班点点头,就是说明耍斧人工作有了成绩,也是一种肯定。况且,求知还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把自己固步自封在一个小小的圈子中,不请教,只是埋头读书,那所得收获也是浅显的。连儒家大师孔子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只有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向高人学习,才能"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才能假人之长补人之短。

  班门弄斧也得选准方向。人都有其所长,有所其短,人间七十二行,鲁班只是木匠的开山鼻祖,只是在木匠一行有其所成。况且隔行如隔山,除了木匠一行,鲁班可能在别的行业一窍不通,所以学医还得到扁鹊府,如想炼丹成仙还得去找吕纯阳。

  对于后辈们的请教,鲁班们还是得放下手中的活计静下心来听一听,指点一下。一方面弄斧者的自信心也经不住大师的如此折腾,如一声爆喝,那耍斧者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自信心也就倾刻毁一旦,很可能就由此埋没了一个好的人才。或许后生可畏,后辈们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对鲁班们也有所帮助,说不定还能共同开创出一个事业的新境界。当然,对那些真正出类拔萃的弄斧者,鲁班们也不必要心存嫉妒,长江前浪推后浪,江山代有人才出,新陈代谢是历史的必然。鲁班们也应为有这样的新锐力量涌现而感到高兴,为事业的后继有人而觉得欣慰。

  不过,话又说回来,班门弄斧也不是人人可耍得的。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心无点墨的到班门去耍大斧,那只能贻笑大方,如一个小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而已。到班门弄斧还是须得有点真才实学,在事业上略有小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耍斧的目的,获得学识上的提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