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创意有时比成品更可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4:38 新民晚报

  “什么是创新?”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科技发明。”这一观点在本届“挑战杯”上得到充分体现:纳米电池、军用机器人、全降解新材料,一个个成型的科技产品成了获奖大户,“摘金夺银”。

  然而,大赛中,一位来自台湾的参赛者对此却有些疑问。她叫李燕美,第一次从台湾赶来,很想在祖国大陆看看科技竞赛的评判标准,她说:“我不认为大学生的作品应该如

何成熟,大学生毕竟是学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在台湾相类似的竞赛中,我们更看重学生的创意,无需做更多验证。”

  昨天,记者向“挑战杯”的一位评委提问:你手中只有一块奖牌,你面对两个参赛者,一个有着奇思妙想,闻所未闻的创意,论据一时站不住脚;另一个的项目已然成熟,用你所拥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解读。这时,你将做何选择?这位评委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我们的比赛是公正的,有严格的规定用以证明学生的学术观点,作为评奖的依据。”他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于是,人们在“挑战杯”中,看到更多的是成品,而不是一种新的创意。比如说“纳米电池”,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全新电池,可人们对纳米技术已听说了很多;又比如“天然彩色丝绸”,这一技术日本早就有了。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达到“发明创造”的标准,有部分参赛者将导师的科研成果带到了“挑战杯”赛场,有些属于863、973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赛场上某知名高校推出一款“空调管道清洁机器人”,媒体数月前就有报道说,发明者是该高校一位教师,而此时却成了一件大学生“挑战杯”作品。

  就在“挑战杯”开赛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一位校长来沪访问,曾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认为,创新与一般的产品设计不是同一概念。”在这所美国公立大学,现有4位诺贝尔得奖者。这位校长介绍:“我们培养他们可花了30年时间。他们来的时候,只带来了创意,我们给了他们经费和实验室花时间去证明。当然他们可能会不成功,但我们有勇气这样做。这些创意,才是我所理解的创新。”

  这位美国校长讲述的故事,是否能给“挑战杯”,给我们的创新环境建设带来新的思考呢?未来在“挑战杯”赛场上,我们是否能看到更多的创意,而非成品呢?本报记者张炯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