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认为,《程婴救孤》屡居全国大奖榜首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标志着——河南戏曲创作迎来了新的黄金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6:3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喝彩 有效克服了两大瓶颈 《程婴救孤》编剧,青年剧作家陈涌泉说:《程婴救孤》就像一滴水,折射出了河南戏曲的可喜发展。最近几年,河南戏佳作迭出,产生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认为这是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河南戏曲创作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程婴救孤》的成功是因为它有效克服了长久以来制约戏曲自身发展的两大瓶颈:精品意识薄弱和城市演出市场的萎缩。《程婴救孤》用精品意识指导艺术生产,在演出市场中锤炼精品,以精品进一步带动演出市场,形成了良性机制。让河南戏曲走向全国,把先进理念带回河南,这是在开拓城市演出市场中的重大收获。 喝彩 形成了新的声腔流派 《程婴救孤》的作曲赵国安出身于梨园世家,从事作曲40年,作品上百部,而《程婴救孤》是他投入的情感最多,案头工作、排练修改时间最长的一部戏。 他说:这个戏的音乐创作采用的是我多年来形成的创作方法:保持特点、面向时代。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传统与时代结合、唱腔与演员结合的方式。作曲者创作的音乐唱腔必须要观众爱听、演员爱唱才会有生命力。赵国安认为,李树建的演唱在豫西调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以情带声,用血用泪带出唱腔,超过了作曲家赋予他的使命,不是按谱面要求演唱,而是从人物性格、情感出发演唱,形成了豫剧声腔的一种新的流派。他有学生,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学习他的唱腔,树立流派的时期已经成熟。 喝彩 创造了和谐悲壮之美 著名文艺评论家刘敏言从艺术上总结了《程婴救孤》取得的成功,认为成功的因素很多,从艺术上说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了中国戏曲的和谐之美和悲壮之美,达到了舞台艺术与呈现的最高境界:博采精华、和谐统一、返璞归真、浑然一体。 刘敏言分析说:《程婴救孤》的和谐之美体现在五个艺术元素上,剧本改编与现代理念的统一,舞台表演与人物形象的统一,声腔艺术与剧情推进的统一,舞台美术与历史氛围的统一,舞台呈现与观众心态的统一。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悲剧也会产生伟大的悲剧。 解析 传统剧目是宝贵财产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景亮认为,《程婴救孤》不只是一出戏了,超出了剧目的价值与意义,对今后的戏曲创作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与启示。《程婴救孤》是古典名著改编的,以前我们有一个误区,重创作,轻改编,其实传统剧目是一份宝贵的财产。二团的创作出发点和目的是占领演出市场,获奖只是打造品牌、扩大市场的一个手段。《程婴救孤》在创作过程中极好地处理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塑造性格、传达感情放在首位,特别是李树建的表演始终把握人物的精神状态、情感状态,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这对目前戏曲创作大量搬用晚会手段、专事花哨的不良创作倾向也是一个拨正。《程婴救孤》是一次突出强化豫剧剧种特点的创作,使河南观众感到亲切,外来观众感到新奇,这就告诉了那些总想淡化剧种特色的人们:只有强化剧种特色,才是戏曲的生存发展之道。 解析 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静波从声腔与表演上对《程婴救孤》及李树建的表演艺术进行了分析。 她说:《程婴救孤》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发展了豫剧“红脸行”艺术,创立了独具一格的豫剧“衰派”须生艺术,走入了行当的深处也走入了人性的深处。李树建深入地走入了“衰派”须生行当,也走入了程婴的人性深处。在声腔上,李树建在继承豫西调“红脸王”唱派的基础上,从人物性格、感情、命运出发,结合自身的嗓音特点,为豫剧红脸行创造出了一种朴拙中见精巧、苍凉中见激越,泣声而吟、吞声而歌的“衰派”之音。在表演上,勇于挑战传统,在整个戏曲写意的框架中,加强了写实的力量,注重程式表现生活内容的确切性和具象性,注重内在的体验,注重细节的真实。创造了一种更加自由、更加灵动的表演方式。 解析 经典名剧的现代转换 河南省舞台美术学会秘书长李起翔认为,《程婴救孤》舞台美术的成功为河南地方戏的舞台美术走出了一条新路,实现了经典名剧在河南地方戏曲舞台的现代转换。巧妙的舞台设计使舞台表演突破了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观念,注入了新时代舞台审美的内涵。 市场 百场巡演正在洽谈中 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认为,媒体的大力宣传为《程婴救孤》走向市场作了很好的铺垫。他透露说:明年1月,要在北京召开全国厅局长会议,届时文化部要调《程婴救孤》赴北京演出,全国文化界的领导都会领略《程婴救孤》的艺术魅力。同时,最近正与一家文化公司洽谈,要进行100场的大巡演。该文化公司的代表田良表示,他对构想中的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全国百场巡演充满了信心。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刘敏言 刘景亮 谭静波 赵国安 李起翔 (排名不分先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