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眠山丹 英名永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长眠山丹 英名永存

  聂亮亮

  在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上,有座著名的小城———山丹。在那里长眠着两位伟大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见图)。

  路易·艾黎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而乔治·何克却鲜为人知。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纷纷来到山丹,祭奠他们。路易·艾黎为纪念乔治·何克曾写过一本书———《从牛津到山丹》,书中写道:“在中国几乎没有宣传过乔治·何克。他一生的经历确实是丰富和有意义的。我想将该书译成中文出版将能鼓舞众多人,并能加强真正的国际主义事业。”

  求正义毅然留在中国

  乔治·何克1915年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7年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随姑姑前往日本。在日本他发现平民百姓对政府的宣传深信不疑,认为日本军队是在帮助中国。不久后,他来到中国,亲眼看到战乱中悲惨的景象,感到十分震惊,日军用刺刀挑死了庄稼人,焚烧了村庄,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何克决定在中国逗留一些日子,实地了解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困难,他告诉姑姑:“我不能丢下这些人们”。他一面担任美国合众国际社自由撰稿记者,一面开始学习中文。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中国。

  当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知道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正为工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事业奔波,需要人手,便推荐了何克。艾黎感觉:“他那样年轻,不知能否在中国一片混乱中安下身来,不过在他那欢快的举止后面,却也可以感觉到一种坚韧和刚毅”。何克来到宝鸡工合办事处,被任命为视察员并将所见所闻向国外进行报道。工合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路易·艾黎发起的,从事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等活动,有效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乔治·何克以十二万分的热情开始了工合的工作,他给母亲写信说:“现在是我为中国工作的时候了!”何克比艾黎小18岁,艾黎走到哪里,何克就跟到哪里。

  最钦佩共产党八路军

  在何克决定追随艾黎从事工合事业之前,他曾经去过延安,感受到延安的精神。在那里“卖茶人不肯收我的茶钱,他们叫我朋友。不多久,我就升入‘同志’一级了。”“我现在处于红色中国的心脏里,但它无疑却是抗日运动在全国最强有力的中心”。在延安,他惊讶地看到“大批青年从全国各地,从新加坡、马尼拉、新西兰和夏威夷被吸引到这里来”。“他们之所以投奔而来是因为红军的声誉很高,因为红军首创了游击战,这种战术现在公认是反对日本侵略的唯一途径。”乔治所到之处,看到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却全身心投入抗战,这种精神使他肃然起敬,开始对共产党钦佩起来。之后,何克见到了聂荣臻将军,聂荣臻请何克参观整个地区,给他派了一名向导,4名警卫员。何克说:“这是我生活过的全世界中最好的地方,是牛津大学也比不上的”。在另一个村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友好地接待了他。1945年他著的《我看到了新中国》一书在美国和英国出版,以激扬的文字,向国外发表了许多抗日见闻。

  为人民无私奉献一切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何克把自己融入到中国老百姓当中,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永久的亲情。何克在山西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采访时,认识了一位姓聂的共产党员,他的妻子和4个儿子流亡在陕西宝鸡,生活拮据。孩子的母亲身患重病,何克知道后便和艾黎亲自把她送往医院救治,并把孩子们带回家。后来这位母亲病故,艾黎与何克就收养了这几个孩子,组成一个特殊的国际大家庭。解放后,老大聂广淳写了一本回忆录《我们四兄弟的两位异国父亲》,记录了那刻骨铭心的博大的父爱。

  到1941年工合分支组织已发展到3000多个,成为支援抗日的一支重要力量。工合还在各地创办“培黎学校”,为工合企业培养技术人才。1942年,工合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一所培黎学校,何克担任培黎学校教务长。1944年学校迁移到山丹,何克出任校长。他以延安的革命精神和八路军的思想作风来管理学校,教育学生。他经常教学生唱抗日革命歌曲,由于他的辛勤工作和出色的才能,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1945年夏,何克意外受伤,不幸染上破伤风,受当地条件所限,虽经千方百计还是找不到特效药。何克了解自己病情后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他特别要求艾黎给他再读一遍《共产党宣言》,听着听着他口中喃喃道:“说得有道理。”7月22日,年仅30岁的何克停止了呼吸。他在临终前写下了一行字:“把我的一切献给培黎学校”。

  正如路易·艾黎所说:“在8年抗战的漫长岁月里,对于乔治·何克来说是度过了整整的一生。由中国革命的鲜血和激情浇灌的一棵幼小树苗,长成了坚实的大树……”,“他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信念而捐躯的……他是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的纽带,他的英名永存”。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7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