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治理“节日腐败”功夫在“节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0:01 红网

  一年一度辞旧迎新,新一年的元旦、春节即将到来。而每年“两节”期间,往往都是腐败的高发期,谓之“节日腐败”。行贿受贿、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不廉问题大量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实权派”官员的门前车水马龙,你来我往,“进贡”者络绎不绝;动用公车探亲访友,嬉戏游玩,婚丧嫁娶,已司空见惯;而用纳税人的钱大吃大喝,乱花乱发,铺张浪费,则更不以为然。对此,民众看在眼里,怒在心中,深恶痛绝,企盼早日扭转现状,消除腐败。

  对积习已久、难以消除的“节日腐败”,各地各级最常见的解决办法是下发通知。在“两节”来临之前,关于加强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定或曰紧急通知,每年都见诸机关公文和各类媒体,层层转发,煞有介事。但事实已经证明,其收效微乎其微,甚至干脆不起作用。通知年年下,腐败岁岁有,成为一大社会“风景”。也难怪,就目前国人的素质和官员的思想觉悟,发一纸通知就想净化节日的官场和社会风气,未免太“幼稚”,显然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节日腐败”之所以年复一年地重演,久治不愈,就像大多数疾病一样,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长久积累而得,不是一朝一夕就突然发生的。日常工作中用人的独断,执法的专权,大小事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运行陋习,民主监督的形同虚设,才是导致“节日腐败”发生的源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一年一度的辞旧迎新、整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恰恰为目的各异的下级官员及有关人群提供了表示“意思”的最佳机会和借口,“节日腐败”不发生才怪。那么,既然“节日腐败”是日久积累而成,并非源于节日本身,要单纯在节日期间去解决,肯定收效不大,必须下好“节外”功夫。

  何谓“节外”功夫?那就是要做好日常的反腐倡廉工作。老生常谈,就是要在教育和机制上狠下功夫,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关键的是搞好制度建设。既要坚决遵守中央、上级部门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又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制约措施并认真执行。比如选拔干部,坚决按规定把好群众评议关和集体票决关,即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个人决定下属官员命运的弊端,杜绝用人腐败。再如公车私用,规定节假日、双休日一律封车,停放在指定地点,钥匙上交,不得外出,就很容易解决了。笔者所在单位已经这样坚持了数年,效果很好。你说,如果这些“节外”功夫做到家了,制度执行切实有效,个人权力受到约束,腐败行为还会在“两节”期间“总爆发”吗?

  当然,节日期间的某些措施也不是无所作为,但绝对不能仅仅靠一纸通知就指望管用,必须辅之以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措施和具体办法。只有以“节外”制约为关键,以节日监控作补充,把“节外”的日常功夫和节日期间的有效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最大限度地遏制“节日腐败”。

  (稿源:红网)

  (作者:梁守泰)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