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赣房步入新一轮发展调整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0:08 大江网-江西日报

  我省房地产业发展与全国大环境一样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从投资的增长速度看,房地产业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发展周期的调整阶段。

  赣房景气指数一路走低

  从2001年1月——2005年9月,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赣房景气指数”
)趋势图可以看出:在经过2001年的起动加速、2002年的快速上升和2003年的高速发展后,2004年开始进入一个调整状态下的发展期,“赣房景气指数”于2002年3月和2003年6月曾达到两个周期中的顶峰,在2003年12月指数值达到110.91点的相对高度。

  进入2004年,“赣房景气指数”逐月下跌,到2004年6月跌破临界点100点,进入不景气区间,尽管2004年最后3个月曾一度回到景气区间,但2005年1月开始重新进入不景气区间,且连续9个月在不景气区间运行。

  2001-2004年间,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年均增长58.6%的速度、商品房施工面积以年均增长46.4%的速度发展后,商品房市场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大量的开发在满足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后,商品房的可供量仍有较大空间,形成了一定的空置量。房屋结构的不尽合理和房价的快速上涨,加剧了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增加。

  2004年,全省住宅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投资占8.3%,比2003年下降4.1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14.2%;全省商品房空置面积比2003年增长62.7%

  商品房供应量充裕

  从需求方看,房地产市场需求分为生活需求、改善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生活需求和改善需求是刚性的,其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为改善住房条件而想购房者,在当前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因为对房价的走势不甚明了,可能就会等待房价进一步回落而持币待购;而对于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投资者会更加理性地分析投资收益,他们也有可能加入持币待购者行列,也有可能转向其他投资收益高的投资品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从供给方看,随着我国二手房市场的逐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住房二级市场有效供给将会不断增加,江西也不例外。同时,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房地产开发一级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空置积压房,2004年底,我省仍有空置商品房面积292.05万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面积139.73万平方米,而且今后房地产开发一级市场将有大量的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上市。因此,商品房的供应在近两年内会较充裕。

  房价上涨快于成本上涨

  房价的构成主要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项目经营期间的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再加上开发利润。

  2004年,我省土地成交价款比2003年上涨2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2003年上涨7.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9.6%,材料费价格上涨11.2%,建筑用钢材价格上涨22.5%。这些因素综合导致2004年全省商品房平均竣工造价比2003年增长9.2%,而2004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14.2%。

  尽管土地成本上涨,建安成本提高,但有资料显示我省开发商手中还有至少40万亩的闲置土地等待开发,而且土地、建材等成本的上涨幅度远不及房价的上涨,开发商还是有利可图的。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价格不可能降下去,房屋的建设质量和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提高,使建安成本也不可能下降,经营费用、税费、利润假设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主体中,中央政府和金融机构是希望房价稳定发展的,地方政府希望房价上涨来带动其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则希望房价不断上涨以达到其利润最大化,拥有房产的居民希望房价上涨显示其资产丰厚,而对于无房的居民则希望房价下跌。

  就江西目前的形势而言,居民的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国家的宏观调控目的明确,且措施细化到位,在买卖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买方应该略占主动,加之部分投资者或投机者由于对投资房产的预期回落,也会加入到持币待购者行列。因此,我省的房价会朝着成本价值回归的轨道运行,这才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从长期看,我省的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性质不会变,会有一个长期向好的发展。(王建农涂姗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