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八届留交会亮点多品牌效应凸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2:00 人民网-华南新闻

  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简称“留交会”)将于12月28日-30日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以“吸引海归人才,促进自主创新,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据第八届留交会组委会透露,截至目前,报名参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600名,提交项目逾500个。

  广州开发区发起协办单位13个

  1998年底,广州开发区首倡并承办、广州市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一炮打响。由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中国科学院和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到去年已有11个协办单位:北京、上海、长春、哈尔滨、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厦门、苏州、欧美同学会。今年济南市政府和香港贸发局又主动加盟协办。7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的纷纷加盟,留交会的参与层面不断向社会各个层面纵深。会议交流的涵盖面从初始的科学技术为主逐步向社会科学、文化艺术与各个专业领域渗透,交流形式也由技术项目洽谈、配对向一系列学术研讨、专业论坛、专业展览和参观交流活动等渐次拓宽。有“智力广交会”之称的广州留交会的品位和影响力逐日提升,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留学人员科技人才交流盛会。

  从前7届留交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留学人员向大会提交的科技项目已近8000个,全国各地的留学生创业企业达数千家,归国留学人员活跃在知识经济领域,成为原创性自主研发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准入门槛提高文科类项目增加

  今年留交会继续保持高门槛的准入条件,海外留学人员必须要硕士学历并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才能参会。在目前报名参会的“海归”中,硕士学历者占了52%,博士学历者占了44.5%,剩下的是中国在海外的访问学者等。“海归”大多是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地。

  据了解,今年广州留交会吸引海归人才的重点依旧放在高科技领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光机电、环保等专业的人才仍旧走俏。然而随着国内市场对管理咨询和金融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年文科类的“海归”报名人数比往年大大增加,预计将达到大约25%的比例。

  今年留交会还有一大亮点:今年开始,留交会放宽了入场限制,国内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也可以入场交流。据介绍,今年除了教育部准备的1万多个岗位在留交会上等待“海归”选择外,人事部以及其他城市也准备了数千个岗位供“海归”选择。预计这些岗位最后将达到1.3万多个。而在这1.3万多个岗位中,有许多并不仅是只供留学人员选择的,国内的高级人才也可以应聘。科技部也将在本届留交会上公布“十一五”科技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以吸引海归们来参与。

  交流论坛分开难题继续公榜

  在去年的留交会上,广州地区推出13个科技难题招贤,当场就有3个项目被“海归”揭榜,最后被揭榜12个,效果十分明显。这种形式今年将得到推广,许多国内城市都准备了大批的科技难题。广州市政府将在本届留交会上发布14道难题,向海外学子求解。据悉,广州市政府对每道难题都提供至少30万元最多200万元的解题资金。14道难题既有生物类型,也有电子技术类型。其中研发艾滋病新药的难题引人瞩目,该难题拟采用EGS-RNAi技术研制治疗艾滋病、癌症的特效基因制剂。

  在展会形式上,本届留交会将有创新。往年留交会举行的三天里,众多的会议论坛参观等活动分散了人流,造成大会后期会场里部分展台前出现冷清的场面。于是,组委会决定,前两天只交流,不开任何推介会、论坛等,第三天的会议日程安排主要供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各地企业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其次,对留学人员项目推介形式也进行了改进,引入各类行业协会或专业学术团体和机构承办对留学人员科技项目的包装和推广,并尝试用专业、行业沙龙的形式代替,使与会者交流互动更加灵活有效。此外,将有一批各地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在留交会上开一个专展。

  据介绍,今年回国参加留交会的“海归”还获得一项新待遇,即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部小灵通手机,以备在穗期间进行联系用。有关负责人称,这部小灵通手机是广州免费配发给留学人员的,当他们离开广州后,还可以再收回供下一届留交会使用。

  《华南新闻》(2005年12月07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