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惠民门诊”遇冷有内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2:44 东南快报

  昨日本报B17版报道的《福州:两种门诊两重天》,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他们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591-87806110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惠民门诊”每人次看病费用严格控制在50元以内,这么便宜能看好病吗?

  其实,和这些打来热线咨询的读者一样,有着相同疑问的患者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至少有50%的患者有这种疑问,他们甚至表示“惠民门诊”可能就是一个幌子

。福州市第一医院“惠民门诊”的主治医生池联秋主任更是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认为“惠民门诊”是一个幌子的患者还远远不止这个数,最起码有八成。而这也成了“惠民门诊”为何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患者:这么低的医药费能治好病?

  “医生,你这个门诊是属于福州市第一医院的吧?”

  “医生,你们这个门诊是不是个人承包的?”

  池主任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问题,他经常会从那些来“惠民门诊”探听的患者口中听到。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患者对于“惠民门诊”存在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惠民门诊”是不是一种商业炒作?二、这么低的药费能治好病吗?

  读者黄先生表示,究竟什么能称为惠民,医院开设门诊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治好病,如果病都治不好,去空谈一种医药价格上的便宜,那不是扯淡吗?

  患者陈先生告诉记者,市场上商家到处都在打折让利,完全是一种商业炒作。现在医院也引进这种“炒作机制”,“惠民门诊”有可能就是一个牌子,只不过是医院想招揽更多患者的一个幌子而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50%的采访对象,对于“惠民门诊”是一个幌子的看法都持赞同的观点。而池主任却表示,实际上持有这种观点的患者起码有八成。

  医生:至少有80%治疗效果

  福州市第二医院“惠民门诊”的主治医生林主任告诉记者,要想依赖于在“惠民门诊”规定的最高限价50元医药费内治好所有的病,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据福州市第一医院的池主任介绍,目前大医院之所以医疗费高,一是检查费高;二就是药费高。如果谈到治疗的效果,新药的效果确实没得说,但就是价格高。现在的“惠民门诊”所使用的药只是以前的老药。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采用的抗菌素药品,比较经常会用罗红霉素,但采用环丙沙星同样治好,但环丙沙星的价格就比罗红霉素的价格不知道要便宜多少。

  随后,记者就昨日在池主任那里看到的一份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请另一位医生来解答,这位医生告诉记者,像池主任的处方中使用的抗菌类药物一盒只要1元左右,他所用的化痰药物最低的甚至只要几分钱,当然就便宜了,随后记者请这位医生根据里面的内容,(药品的药理是相同的),再开一份比较贵的,结果开的最高价格是:将近200元,这位医生告诉记者,他所用的药还不是最贵的,只是把原来池医生开的一些药改一改,用了一些最常见的药品。

  池主任坦率地表示,毕竟存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惠民门诊”所采用的药品组合,很难达到100%的治疗效果,但基本上也可以达到80%左右的治疗效果。

  分析:受冷落有多方原因

  福州市卫生局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惠民门诊”门庭冷落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就医观念尚未转变。“惠民门诊”并不是低质量门诊,只是因为医生大多开一些普通的药,没有开新药、进口药、特效药,所以费用相对才较低,这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而设立不同的消费内容。

  难道仅仅是观念上出了问题导致“惠民门诊”门可罗雀吗,是不是另有原因?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份卫生部的一个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有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就医,近三成病人应该住院而不住院。池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病人为什么来到医院看病,关键是在于他们实在扛不住了,才来医院解决问题。

  一位陈女士就向记者表示,现在的药店网络那么发达,如果有什么小病自己到药店买点药不就可以了。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到医院治疗的大部分都是有医疗保险的患者,而一旦低收入的病人来到医院,他也就根本不会在乎那些钱。“如果到医院治疗了,肯定都要掏钱。那当然要选择好的医生,好的药,给自己精神上的安慰,谁还会在乎那一点便宜?”读者陈先生反问记者。

  “惠民门诊”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本报将继续关注,也希望更多的读者参与讨论这个问题,来电请拨0591-8780611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