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丢丢生命里的最后3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3:01 东南快报

  

丢丢生命里的最后3小时

  ■“弃婴丢丢”追踪>>>

  昨日,丢丢的遗体由省妇幼保健院移交到了殡仪馆。而他的离去所带来的悲伤,仍久久地在医护人员和读者的心头挥之不散。

  据省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丢丢去世后,没有亲属来认领遗体。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该院将丢丢的遗体移交到殡仪馆,以进一步料理其后事。“希望丢丢的家属能去认领孩子。”

  记者昨日上午到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时,医护人员正在处理丢丢的遗物。一名护士说,尽管丢丢已经去世一天了,但大家的心情仍十分沉重。“一想起可怜的丢丢,忍不住要流泪。”

  昨日本报报道丢丢去世的消息后,引起广大读者的深深同情,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说,要去送别丢丢,并呼吁丢丢的父母能尽最后的责任,为丢丢料理后事。

  在此,本报希望丢丢的父母能与我们联系,电话:0591-87806110。

  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丢丢走得很安详

  “我看到‘丢丢’时,他静静地躺在那里,脸上表现出了一副从未有过的安详,眼睛半闭着,带着最后的乞求,微弱的体温很快变得冰冷,他走了……”念芳说话的声音显得很低沉。

  几分钟后,她说:“活着的时候,他是那么的痛苦,也许死亡对他来说是个最好的解脱。”

  念芳是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丢丢”最细心的照顾者之一,同时,她刚做了孩子的母亲,她的小孩跟“丢丢”一样大——8个月。

  前天早上9时,念芳赶到医院,一个晚上下来,她都没睡好觉,心里总惦记着医院里的“丢丢”,几天下来,她早已经和医院其他护士一样,把“丢丢”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病床上,“丢丢”依然脸色苍白,嘴里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见到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进来,他似懂非懂地朝念芳眨眼,双眼四处张望,像在寻找着什么,不久,他渐渐入睡。

  见此情景,一股强烈的怜悯之情在心头翻涌。

  “哇……哇……”不到半个小时,一阵病态的呻吟声,将念芳从沉思中惊醒。

  他饿了,6天来,“丢丢”一直都吃得很少,靠点滴维持营养。

  念芳赶紧拿来温好的奶瓶,可“小丢丢”的胃口并不好,吸了3小口后,他就把奶嘴吐了出来,紧接着又半呻吟地哭出声。

  就像听到自己孩子哭声一般,念芳急了,她一手轻轻地拍着丢丢的背,一手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嘴里低吟着:“小丢丢,坚持一点,你会好的……”

  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细致。

  “我只是想尽量让他能够舒服一点,让他能有个安慰。”念芳说。

  12时,交接班后,念芳去吃饭。几分钟时间不到,她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十几个护士匆忙涌向病房。

  “坏了!”念芳心里一嘀咕,跟了上去。

  “那时,我好想进去看看,可我又害怕进去看,他们的眼神已经告诉我,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念芳说,“我脑中当时一片空白。”

  不知道过了多少分钟,念芳走进病房,看到了开头的那一幕……

  主治医生:忘不了那双哭肿的眼睛

  “当丢丢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心里有种从没有过的悲伤……”昨日中午,回忆起与丢丢在一起的短暂时光,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王医生不禁潸然泪下。

  王医生是丢丢的主治医生,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小丢丢被保安送入医院时的情景。

  “那时,丢丢被装在一个竹篓里,穿着破烂的衣服,两只眼睛哭得红肿,惹人爱怜。”

  该院立即为丢丢开通绿色通道,并成立了专门的“抢救小组”。医院还请来肿瘤专家,与王医生一起为丢丢会诊。王医生还几次亲手抱着丢丢,前往一些条件更好的医院求医。

  在丢丢住院的日子里,王医生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重症监护室探望丢丢,哼着儿歌哄他开心。“逗他时,他都会静静地看着你,仿佛暂时忘记了身上的痛楚。”

  大前天,丢丢被确诊患了恶性淋巴肿瘤,且已转移到肝、肺等脏器,基本上无法救治。获悉这一结果时,王医生的心里一片冰凉。他含着眼泪,依旧到病房哄着丢丢,为他按摩。“只希望能减轻他所受的痛苦,让他安静地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

  前天上午,他一直陪在丢丢身边,直到丢丢永远停止了呼吸。

  读者反应

  轻吟摇篮曲为丢丢送行

  昨日,寒冷的天气没能阻挡榕城市民的怜悯,小丢丢离去的消息让许多读者落了泪。他们纷纷致电本报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

  电话中为丢丢哼摇篮曲

  “睡吧!睡吧!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地摇着你……”昨日上午,一名林姓女士打进本报热线来要求为离开人世的丢丢哼一首“摇篮曲”,希望能伴丢丢一起走向天堂,祝愿丢丢能在天堂里不再承受痛苦。

  她说,得知孩子已经死亡,她真的感到很遗憾。“无论孩子身患什么病,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希望丢丢父母去送一程

  “上天真是对他太不公平了!”福州读者陈女士说。在电话那头传来她断断续续的哽咽声。她告诉记者,她打进本报的热线只是想跟记者说说她的感受,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在离开人世前,竟然还懂得叫“妈妈”。作为一个母亲,这样的情景怎能不让人感动?

  另外,很多读者希望丢丢的父母能勇敢地站出来,去看丢丢最后一眼,让丢丢走得安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