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阳泉市搭就“十一五”起飞平台系列报道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5:11 山西日报

  凡以前到过阳泉的外地人,现在再看阳泉,发自内心的感叹油然而生:天空蓝、桃河美、道路宽、街道净、身边绿……

  然而,城市变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么丰富的内容,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人们并不知情。现在,当我们沿着阳泉这5年城市发展轨迹,试图做些解读的时候,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一鳞半爪。

  让城市建设建出自己的特色

  阳泉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工矿企业。中心城市区规划建设受地理环境制约,局限在“两山夹一沟”的桃河沿岸狭长地带。这样的格局,极大地束缚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延伸,限制了城市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聚集功能的发挥;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更使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据监测,阳泉市城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TSP含量年平均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1.33倍和1.64倍,2001年全市达到二类空气质量标准的时间只有7天。

  进入新世纪,阳泉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扩容提质”战略,大气魄、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的未来。以桃河两岸为中轴,以已经建成的南外环路、义白路和正在建设的307国道复线为框架,逐步将市区面积在现在的43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拓展一倍。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的角度出发,变过去的条带型为方圆型、内敛型为放射型,变过去主要向东延伸为向北扩张,抡圆城市架构,强化城市功能。同时把全市农村纳入城市化进程的范畴,并随着石太高速铁路专线、阳盂

高速公路的贯通,最大限度地使城市建设突破地域束缚,赋予未来城市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后劲。

  按照这样的思路,阳泉市委托德国佩西公司设计出全新的《阳泉市形象设计方案》,突出了“显山露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山城特色。一方面,改变过去清一色的“火柴盒”、“排排坐”现象,使建筑既体现个性魅力,又兼顾整体风格;另一方面,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布局协调、富有山城自然景观风貌和现代气息的街道、公园、广场。同时,以“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大道”为目标,逐步形成以太行山原始植被为基调,以桃河及铁路市区段两旁带状绿地为主体,以街区点线小游园穿插为辅助,以城市四山植树造林为重点的大绿化系统。让娘子关内第一城更具特色和魅力。

  打破城市建设的瓶颈

  具有规模、便捷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对于“地无三亩平”的山城阳泉来说,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

  无论是已经建成使用的桃河公园、义白路,还是还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10大工程、路网改造5大工程以及旧城和城中村改造5大工程,几乎每项工程都要经历挖山、填沟、打洞、架桥、治理采空区等复杂过程,城市建设成本高、投资大、推进慢、欠债多问题十分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城市建设最大的瓶颈。

  怎么办?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民资民力,多条腿走路。

  政府把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2001年阳泉市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到目前已累计盘活城市存量用地2466亩,节约土地1853亩,收取土地出让价款4.1亿元。全省最大的破产企业———阳钢,原址改造一次性收取土地出让金2.6亿元,用于建设集高档公寓和顶级

写字楼于一体的“欧洲城”。最近市里又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政府在搞好规划、选好项目的基础上,放开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出让土地使用权、公用设施经营权和冠名权,出售建筑物所有权和放开商品房开发经营权,出台其他优惠政策等形式,引导城市建设投资,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良性循环和投资主体多元化。

  阳泉是典型的山城,市区可利用建设用地33平方公里,人均占地不足90平方米。所以,用地问题一直制约着城市的扩展和建设。

  城市建设用地从何而来?办法是挖山填沟,或挖潜城市存量土地。义白路的建设使城市向东扩充了24平方公里,方圆几十里内地价快速上涨,吸引了大批企业和项目落户新区;而307国道复线(北外环)建设又将使城市空间向北扩展50平方公里,可谓再造一个市区。

  还城市以蓝天碧水

  阳泉百姓这几年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这个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舒适了。这得益于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当第一期热电联产工程实施时,即使是“圈内人”,也对改变祖祖辈辈烧煤取暖历史信心不足。为此,阳泉市在140万平方米的一期计划热电联产区域内“釜底抽薪”,先行分批拆除60多个单位的供热锅炉和烟囱。为解除百姓疑虑,市热力公司率先把80万平方米的区域锅炉供暖纳入热电联产管网,在当年形成了200万平方米的热电联产供热面积,市民获得了“类似恒温”的舒适享受。从那时起,阳泉市以一年一期的惊人速度,实施4期热电联产工程,将市区供暖管网延伸到了所有大街、多数小巷,集中供热率达到75%,成为全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之一。

  电力行业烟气脱硫、市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生产设施、煤矸石综合治理、创建绿色社区等五大城市环境建设工程,使阳泉市的大气质量显著改善。到11月1日,阳泉市二级以上天气满200天!而2002年全年才有这样的天气28天。

  提起阳泉不能不说到桃河,正是这条河将阳泉市分割成南北两段,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阳泉市投资两亿元,修整河道近10公里,在污水横流、乱石滚滚的河槽上建起了一座72万平方米的绿化、美化、亮化,各景点配套的生态大公园,改善了生态环境,增添了城市景观。

  本着特色城市建设的思路,全市建成了31个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0年的17%增加到27%,全市公共绿地面积也由2000年的59.18公顷增加到311公顷,而人均公共绿地则由2000年的1.3平方米增加到6.1平方米。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阳泉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2002年12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实行“一顶帽子”管城市。通过拆除临时违章建筑、规范取缔马路市场、硬化人行便道、街道景观整饰等综合整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市容市貌。

  扩容提质,提升着城市的承载力,提高了城市的品位。

  山城阳泉,高标准建设城市的激情如今还在涌动。集博物馆、

图书馆、展览馆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将成为阳泉市的标志性建筑,与广电大楼、电信大楼等交相辉映;纵贯东西的桃河在整体绿化基础上,将完成河道蓄水工程,使中心市区形成波光潋滟、水天相映的百万平方米生态长廊;市区周边的狮脑山、南山、北山等,将被建成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的大型绿色山体公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和谐的阳泉会让所有的人眼睛一亮。

  本报记者袁升德 翟翠明 薛广勤 白雪峰 本报通讯员郭映普(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