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捐助为何被“雁过拔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5:44 华商网-华商报

  11月14日,甘肃会宁县沙家湾小学的沙木成(化名)同学从清华大学学生冯超文的手中接过了160元的现金捐助。他本可以用这些钱继续完成下一年学业,但11月16日,他就接到了班主任的通知,要求他从收到的捐款中拿出30元交给学校。除沙木成外,当天接到老师这种口头通知的还有49名接受捐款的学生。(12月5日《兰州晨报》)

  这样的行为,用“雁过拔毛”来形容,是绝不为过的。然而,面对当地学校“每人

不到50元的学杂费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700多元办公经费”的窘迫,笔者又不忍心指责。“人穷志短”或许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这些组织捐款的清华学子,正是被那里“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精神震撼,才发起了这次爱心捐助!

  由此可见,造成爱心被“雁过拔毛”尴尬的基本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对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被我们喊了多年,然而,许多家境贫困的学生,主要还是靠爱心捐助来解决。

  在许多地方,教育事业主要不是由地方财政支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了多少年,其根本的落实仍然在计划之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表现在某些学校就是“靠学生吃家长”。当许多城市的重点学校可以成为“天价学校”的时候;当发达省市不断涌现出“贵族学校”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进一步关注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早日避免因学校贫困对爱心捐助“雁过拔毛”的尴尬事件的发生。李成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